2006-08-25

纪念逝去的星星


昨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剥夺了冥王星的行星资格,从此太阳系九大行星只剩八颗。 冥王星之所以被开除,是因为根据这次大会通过的新行星定义:



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这次之所以要费工夫讨论的冥王星的去留问题,是因为在太阳系里新发现的星体,有的比冥王星质量还大,既然冥王星能算行星,那这些星体也没理由不算了。这样一来,太阳系行星家族很可能就要变成十二大行星,所幸这次天文学大会去繁求简,提高了成为行星的门槛,把冥王星开除了出去,其他想申请行星资格的也就无话可说了,而且以后也不会因为新的发现再发生十三大十四大行星的争论了。


本来星星是死的,你怎么称呼它,它也不会有异议,但人却要赋予它们生命,为它们争名分,应了那句俗话"皇帝不急太监急"。既然要为行星正名,其实多几个少几个本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起名字确实颇费思量,希腊神祗也就那么几个,太多了也用不过来,而要是重新起个别的,又太不传统,未免有碍观瞻,想想如果月亮不叫月亮,而徒省事叫做地卫一,那这个世界上该要损失多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啊。所以这次参与竞争行星资格的2003UB313,还要名为齐娜(Xena),"死生事小,名分为大"。为了便于统筹管理,平息争论,只好订立这么个新标准,分出三六九等来。幸好我们生在地球,只有一个月球,要是将来移居木星,以人们浪漫多事的性格,恐怕像木卫一改名gigi,木卫二改名kiki,木卫三改名mimi……直改到木卫十六,这样的命运是无法避免的,只是苦了那些可怜的学生,估计背书考试的时候要哭死去了。


不过九大行星的概念深入人心,早就超出了天文学的范畴。首先,有那么多教科书,博物馆,字典,科普读物,教育网站,影音资料都要一一改正回来,还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而且,人是比较奇怪的动物,对时间长的东西,总要有些莫名的感情。虽然冥王星本来和人们就没什么关系,平时想不起来,晚上天气好的时候也看不到,但是这次要从行星中除名,人们也就难免多愁善感起来了。其实冥王星的发现也不过是1930年的事情,九大行星的提法也不过只有70多年的历史,相比之下原来六大行星的历史要久远得多。不过令人高兴的是又可以看到那些故弄玄虚的星相家们怎样花一番功夫自圆其说了。比如说英国的占星家拉塞尔?格兰特表就示:"从我个人来说,对冥王星降级的事有些惊讶,但并非震惊。有意思的是冥王星是从行星科学的角度被降级,但在神化故事中,它却从未被轻视过,一直是神秘力量的象征。冥王星还是我占星术的重要部分,因为它赋予我感知人类心灵的能力,我能轻易地感应到人们从何而来。",明明自己也解释不了,还要摆出一副"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嘴脸。让我想起2004年发现Sedna的时候,也有"发现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讨论,就有很多神秘兮兮的说法,说什么十是个比较完满的数字,早就预料到了云云。其实照这种逻辑,"一元二气三阳泰, 四时五福六合春",哪个数字不是特殊的,想要附会些特殊含义,那还不容易。


麦克阿瑟将军(General Macarthur)说:"老兵不死,他们只是默默逝去"(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冥王星还是默默的运行着,不会去理会这些世间的纷扰。


Powered by Zoundry

No comments: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