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2

今夕是何夕


2006年 七夕













农历 二零零六年七月初七丙戌 狗
公历 2006年7月31日星期一 七夕





七夕节 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传统来说七夕节更像是妇女节而不是情人节,但是现在的人基本上什么节日都有当成情人节来过的趋势,比如说圣诞节,比如说元宵节,比如说感恩节,比如说重阳节,七夕节有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作铺垫自然不在话下。现在的节日是如此之多,而且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很是让我审美疲劳,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估计以后每天的日历都会注上几行小字??今天是某某日,某某节……。真要到了那个时候,祝福短信泛滥成灾,纪念庆祝应接不暇,这是怎样一幅可怕的景象啊。每天都是节日也就没有了节日。

节日多了已经够可怕了,要是都变成了情人节,那真成了一场灾难。再没有别的什么时候比起情人节,如此集中密集的呈现了如此之多的虚情假意和肉麻庸俗。在这样的日子里,中国移动老板看到的是短信横飞,花店老板看到的是玫瑰涨价,饭店老板看到的是烛光晚餐爆满,便利店老板看到的是杜蕾斯脱销,女人看到的是"太好了,不知道要收到礼物",男人看到的是"天啊,我该送什么礼物",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从中真正看到纯真浪漫的爱情。即使真的是看到了纯真浪漫的爱情,不知道将来回想起来会不会后悔:这么刻骨铭心的回忆为什么是发生在这样一个烂俗的日子里?本来浪漫是一件挺美好的事情,是需要创造力,需要惊喜,需要真感情的用心投入的,但是如此频繁的演绎也难免走样,感情再丰富也经不起来回折腾的透支,所以现在所谓的浪漫变成了吃个饭送个花发个肉麻短信之类的乏味形式。当事情变成了形式也就成了一种负担,我想应该有不少人是迫于形式的压力而走走过场刻意浪漫,就像到了什么父亲节母亲节,如果不向父母发条问候就有点说不过去,仿佛孝不孝顺也就在这一两天里能体现出来,让人不禁怀疑到底是怎样的感情需要用如此苍白虚伪的方式来表达。不管怎么说,总是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恶心了自己,同时恶心了别人,让我们这些人只能看在眼里,忍在心里,谁叫我们不幸生在这个恶俗的时代呐。

这里我说的是个人的好恶,而没有上升到是非判断的高度。所谓各花入各眼,我相信有人确实能乐在其中,只是我理解不了。之所以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区别,是因为看到某些头脑不清的"专家",在一旁呼吁"七夕并不适合谈情说爱","把七夕当情人节,是数典忘祖"。好像传统不是情人节,今天就不能当成情人节?过,其实所谓的西方情人节St Valentine's Day原来是纪念古罗马时殉教的圣徒,那些浪漫的传说都是后人穿凿附会上去的,这样看来把中国的七夕节称为情人节还比较靠谱一点。好像接受一些西方习俗就是忘了本,就是"数典忘祖"了,好像自我封闭就能保护好传统文化了,你要是有本事彻底起来能做到不坐沙发,不吃面包完全去西化,我还敬重你是条汉子,这种逆历史潮流的幼稚做法现在大概也就只有伊朗要这么干了??" 伊朗清除西方外来词汇 比萨饼变弹性面包片"。有些专家给人感觉仿佛只是多知道几个历史典故,基本的常识都丧失了,已经无法用正常人的思维?考虑问题。其实对于一般民众来说,不在乎什么历史由来,不在乎什么典故,不在乎什么传统如何如何,民众关注的只是当下实实在在的生活,节日对于人们来说,只是找个机会高兴一下庆祝一下,只此而已。注意到前面这句话的关键字是"找个机会",换句话说就是找个借口,找个缘由,这是因为人们不习惯无缘无故的做一件事情,人总是习惯固执的相信做一件事情要有原因,要有个说法,显然"节日"就是高兴一下庆祝一下的最好的借口。所以节日的什么由来和传统都是最次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过",这才是值得关心的实质内容。比如说牛群的相声《 领导,冒号》讲一个科长如何巧立名目,找出各种吃饭的借口,



乙:你给大伙儿解释解释,你们这吃烤鸭是怎么回事?
甲:那天是巴甫洛夫诞辰139周年,
……
甲:席间很多同志流下了……
乙:什么?
甲:哈喇子。
乙:他那是馋得!
甲:这就使我们对条件反射的理解大大地加深了!酒后,同志们高兴地说:吃着菜,喝着酒,流着哈喇子学习外国科学家,名字感到亲切,事迹记得牢靠,这样的学习形式生动、活泼、新颖、实惠,看得见,闻得着,有嚼头,有回味,下次活动还想参加。
乙:好嘛,都吃上瘾了!
甲:"光吃一个巴甫洛夫就够了?难道米丘林就不该吃吗?数以万计的科学家都是需要等着我们慢慢地去吃的,那么多科学家不吃怎么能记得住?"
来自相声:《领导冒号
作者:牛群 李培森 李立山 表演者:牛群 李立山



虽然大家关心的只是饭桌上的烤鸭,但是嘴上还挂着纪念科学家的幌子,这说明以前即使是公款吃喝也不敢不找个借口。这就像现在想约会,正好找情人节作借口而已,如果想多约会几次,那就相应的一切有可能的节日都要变成情人节了。其实真是想要约会,也不需要特别弄什么借口,直接约就是了,搞到这份田地,实在有点强迫症的意味了。从这个侧面也说明现代人的生活是如此无聊,每天重复单调的生活毫无波澜,以至于对于任何一个有点特殊的日子,都要煞有介事庆祝一番,但是特殊的日子总是有限,于是标准降低一点,一些次特殊一点的日子也整成了节日。这有点像web论坛里面流行的抢沙发,沙发只有一个,抢不到就没了,于是又发展到抢板凳,抢地板,抢地下室,从此三四五六楼一直抢下去,大家都乐得其所。同样,在telnet论坛里面,不兴沙发的说法,而是要抢整,也就是抢发贴号是整百整千的位置,后来发展到任何特殊一点的数字都可以拿来抢,不管是不是"整"。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年三百多天,哪一天不是特殊的呢,每天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特殊的,像今天2006年的7月31日,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再重来,不是也很特别吗?人要真无聊到这地步,那生活未免也太无趣了吧。所以说现在情人节泛滥的一大原因,不是因为我们感情泛滥,而恰恰是因为我们感情太苍白了。

《喜宴》上面李安大导演从椅子上背过身来,瞪着一双大眼说,"你看到的正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是生活将我们折磨得不成人形,不知今夕是何夕。

写完这篇文章,给老杨看了一遍。他说,嗯,够酸。我说,土鳖,给我滚。冯唐有本小说叫《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我不像某些恶心的少年作家永远自以为是的活在十八岁,奔三的人了不能老是装嫩,只是谁能给我个姑娘?

No comments: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