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3

恰似你的温柔的三重境界



























2001年蔡琴在香港红馆举办演唱会《一起走来》,其中一场的结尾,她说:"有一首歌如果没有唱我是不会走的,……,最后,如果一个演唱会的结束可以是蔡琴进入歌坛的第一首歌来结束,那就太完美了。"还没唱完,蔡琴已泣不成声。这首歌就是梁弘志写的《恰似你的温柔》,当年(1980年)蔡琴凭这首歌一曲成名。让蔡琴感动落泪,除了这层"没有这首歌,就没有蔡琴"的渊源之外,大概还是因为歌曲本身动人的一面。什么是恰似你的温柔呢?李敖在一集《李敖有话说》中说,人的温柔有的时候是隐性的,有的时候不经意展示出来,在看不见想不到的地方,就是恰似你的温柔。人的真性情往往在不经意之间流露,从一些微小的细节中,只是有的时候觉得过于微不足道而忽略了,自然也更不会有人去体察其中的区别。下面举三个不同的温柔一闪的例子:


李敖说明恰似你的温柔,举了一个宋仁宗的例子,说仁宗一晚饿得睡不着想吃羊肉,但是想到如果下令下去,有了先例,外面将此作为制度,每夜都宰羊以备皇帝的突然需要,这样会导致很多羊会因此丧命。仁宗动了恻隐之心,就忍了一晚上的肚饿。这则故事来自丰子恺的《护生画集》第四集第17幅"跪乳"所配的文字:



hsh4017


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羊烧。"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曰:"此闻禁中每有取索,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可不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时左右皆呼万岁,至有感泣者。



这种温柔是人在有合理的理由有这样的权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到可能会麻烦到别人,想到可能有别的妨碍的时候,动了一下善念,于是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宽恕,选择了忍耐,选择了什么都不作。这是一种被动的(passive)温柔。


彭浩翔在《我有公德心》举例说明自己是个有公德心的人,说"自己每次到洗手间小便时,要是发现坐厕中水平线上的边,沾了一些上手用家剩下的屎渍时,我都会在小便时把落点对准污渍,然后用水力将其冲擦",这样做是"为了免得厕所工人清洁时感到厌恶,和多作工夫"。彭大导演坚信这不是无聊以恶心取乐,而是一种"崇高无私的奉献",收到了不少人的响应,他在《大爱》一文中节录了一些人的来信作出回应,认为这是"从屎尿中看到大爱"。这种温柔是人在没有付出的责任没有这样的义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到可以避免别人的麻烦,想到可以给人提供便利的时候,选择了顺手为之,选择了与人方便,选择了有所动作。这是一种主动的温柔。


从彭导演的这个例子,还可以看出一个精神就是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要无论这个善是多么的小都不要忽视,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在学校食堂吃饭,要在消毒箱里拿筷子,有的时候一帮人去吃饭会由一个人负责拿筷子,今天中午看到一个人一把抓起一大堆筷子,然后数够了自己要拿的数目,又把剩下的放回了消毒箱。看似平常,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妥,因为如果是我要拿很多筷子的话,肯定是几根几根的从少拿起,绝不会一把抓,为的就是避免不小心拿多了,要把多出来的放回去。倒不是因为手脏会不卫生,只是想到有的人比较敏感在意的,会不希望用别人碰过的餐具,所以我才小心翼翼的只碰自己要用到的,绝不多拿。这种体贴的心怀,超越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出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考虑。也许有人会觉得毫无意义,因为这么做,那个敏感的人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即不会有人感谢,也没有人会因此受惠,做和不做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我依然觉得这不过是个举手之劳的习惯,即便无人察觉,即便没有意义,能做到的为什么不做呢。这是怎样一种温柔?


从羊肉中吃出善念,从屎尿中看到大爱,也能在筷子里拿捏体贴的心怀。恰似你的温柔。


No comments: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