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30

萨达姆被绞刑


据CNN报道,阿拉伯阿拉比亚电视台电视台称,萨达姆于北京时间12月30日11:05分(美国东部时间12月29日10:05分)被处死。



钟面为什么不标时刻数字


因为这样的钟可以是一个世界时钟(World Time Clock)。MossOnline上有两款这样的设计:blackstainless steel


对于不同的时区而言,相差的是整小时数,所以要表示某个时区的时间只要指定钟面上相应的刻度代表12点就可以了。因此转一下表盘就可以指示出12个时区的世界时间。这两款世界时钟的设计就是把钟身设计成有12个面的桶形,在每个侧壁上标出各个时区的两个主要城市以方便用户参考。


简单。


武功为什么讲究快和狠


周星驰的《功夫》里梁小龙饰演的火云邪神在斧头帮众人面前演示武功的时候说:天下功夫,无坚不破,唯快不破。


这样的道理想起来很简单。金庸《笑傲江湖》里设计的独孤九剑,理论上是无敌的,因为它的发招逻辑是根据对方的破绽出招后发制人,无招胜有招,说的就是无坚不破。但是理论归理论,实施起来是另外一回事。领悟了独孤九剑精髓的令狐冲并非天下无敌,不联手任我行还是打不赢东方不败,究其原因就是东方不败出招速度太快,即使看到了破绽也来不及破,先发已经被人制住,后发制人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到底还是唯快不破。


不破归不破,能打败别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足够快只能保证出招能够打中,但是如果不够狠,无法有效的伤害到对方,还是没用,除非能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足够快。俗语说:想学打人,先学挨打,即使别人比你快,如果你足够抗打,只要坚持得时间足够长,总是能拖垮别人的。所以说一个人如果足够快足够狠,那么应该是无敌的。


不过,清朝太极宗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写道: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无论你是力气大还是速度快,这些都是先天的优势而已,不是后天练出来的,所以也没啥太值得骄傲的。


路为什么能走出来


昨天,学校给宿舍门上的窗子装上了三条铁栅栏,防盗,从此过上了铁窗生涯。以前楼长老是提醒学生要锁好窗,大概学校还是觉得直接装上栅栏保护一劳永逸更方便些。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是有比喻象征的,现实中也有实际对应的例子。在学校我见过三例,一是东区澡堂旁边,一是紫荆1#下面,一是前十五食堂和26#之间,以前是没有路的,后来慢慢的被人踩出了一条土路,再后来学校真的在那里铺了砖修了路。


鲁迅前一句说的是: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虽然无所谓,但还是有区别的。无,走出来的路永远还是土路,有,至少有一天能铺上砖。一点一点的改变,一点一点的走出路来。


中文为什么是最简洁的语言


艾米丽·迪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诗Fame Is a Bee
Fame is a bee.
It has a song.
It has a sting.
Oh, it has a wing, too.
45字节,不计空格标点


翻译成中文:
名如蜂
其声彰
其刺蜇
终如烟
空悲切

32字节,不计空格标点


转载自水木Joke版,中文版译者bm6


电影为什么喜欢脱离现实


《墨攻》里的刘德华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工程师
满面尘灰烟火色,我还是注意到他走起路来像是在过星光大道


《父子》里的郭富城是一个烂赌暴躁的厨师
也满面尘灰烟火色,我还是注意到他满身健美的肌肉


《满城尽带黄金甲》我还没看
据说大家都注意到了宫女的低胸装和挤出来的馒头


不要说我吹毛求疵
《三峡好人》里我注意到了飞碟和像火箭一样升空的烂尾楼
我通常把这个叫超现实主义


Surreal, but nice.


人为什么喜欢变质了的东西


酸奶是酸了的奶
皮蛋是馊了的蛋
臭豆腐是臭了的豆腐
都比原来贵


2006-12-25

心存的祝福


XmasCard


今年圣诞节除了收到祝福短信、邮件、即时消息若干外,居然还相当意外的收到两张圣诞卡片。用到"居然"和"意外"这两个词,是因为作为一个号称了圣诞节"过也无妨,不过也无妨"的人,这样的事情往年还没有发生过,而且能在这个时候有人记着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出动到邮寄卡片这种原始淳朴的方式,更为难得。收到这样的惊喜,也觉得自己人缘并没有太差。


收到之后一时激动,决定也发发祝福短信之类的。但是发出了一条短信之后,觉得不要太形式主义了,还是心存祝福比较好一点,就作罢了。我想所谓"心存",存着保质期长一点,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不寄什么卡片发什么圣诞祝福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所以发来卡片的两位朋友,以及那些短信我QQ我mail我没反应的朋友们,我已经心存的祝福过你们了,还有其他认识的人,我也缺省地认为你们和我一样是有心存的祝福的,我默认收到了也一并回复了。不要以为我偷工减料,不要以为我是敷衍了事,我是真的这么想也这么做了的,有很多话虽然我嘴上不说,但其实还是心存大大的感激的。


圣诞快乐,谢谢你们!


2006-12-24

圣诞


圣诞节到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有不同的过法,除了基督徒是要纪念庆祝上帝耶稣的生日之外,一帮同学朋友可以借此机会外出腐败,小朋友可以假装相信圣诞老人撒娇索要礼物,同事可以借此机会互送圣诞卡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商店可以借此机会开派对酒会搞特卖专场赚钱,情侣可以借此机会共度浪漫平安夜,即使一个人依然可以听听陈奕迅的"Lonely Christmas"酝酿感情,所谓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倒也不是全都欢喜,当然还有很多不爽圣诞节的人,除了和上帝耶稣有仇的宗教人士,除了认为上帝不是12月25日诞生的宗教人士,除了反对砍伐圣诞树的绿色环保人士,除了反对寄送纸质圣诞卡的绿色环保人士,今年还冒出来十个博士发表了个声明《 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认为圣诞节让"中国文化主体性"受到了损害。本来以为博士的水平应该高一点,但是看了之后觉得高出来的水平只是多用了几个书面词汇,观点还是没什么新意,翻译成口语,大意还是说:圣诞节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又不是基督徒,过什么圣诞节,过圣诞节就是崇洋媚外,我们要抵制圣诞节。为啥说它没新意呢,因为同样的声明一百年多前就有了--"保护中原,驱逐洋寇",还不都是一个意思,不过那个时候叫做《义和团告白》而已,所以这么看来传统确实是有传承性的。


在这些人的眼中,一种文化的兴盛就是对另一种文化的损害,此消彼长的关系,大概是存在"能量守恒"的。保持文化的主体性,就是要抵制别的文化,因为其它文化的发展是侵略,那怎样才叫包容呢,就是我是汉族,你们都是少数民族,我来保护你们,这样就叫做维持文化多样性了。如此挺立主体性,确实能在一定范围内主体起来,比如像金主席的主体思想在朝鲜境内那是绝对的主体,主体是主体了,实际上已经边缘化了。当初南韩"去中国化"不用中国字改汉城为首尔,倒不见这些人站出来赞扬他们维护民族文化主体性。说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其实已经充满了民族自卑感,道理和现在提倡八荣八耻一样,那是因为社会寡廉鲜耻的东西太多了。


对于圣诞节,我觉得应该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是"过也无妨,不过也无妨"的无所谓态度,看到圣诞树我会觉得好看有节日气氛但是不会主动去买个摆在家里,有人送圣诞卡圣诞祝福我会说谢谢但是想不起来要主动送给别人,有人请我吃圣诞大餐我会很高兴即使AA也不错但不会以此主动请别人,我之所以这样除了因为比较懒之外,也是觉得我们没有这样的传统没必要刻意去庆祝,但是有庆祝活动能乐在其中借机玩一玩高兴一下我也想不出有什么不好。一般人说祝你圣诞快乐,主要是祝你快乐而已,并没有牵扯到那个2千多年前出生的上帝,其实作为节日已经抽离了其中的宗教纪念意义。这与一般的纪念日是不同的,比如说圣诞过后是主席生日,不绝会有人会说祝你毛诞快乐这一类的话的。过不过圣诞节只是个人选择而已,并不是一个"2 B or not 2 B"的问题,非要上纲上线上升到维护文化主体性的高度来讨论,未免就太扫兴了。


不要以为外国人都是基督徒,有的并不相信上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享受圣诞节。圣诞节的宗教色彩已经大大淡化了,看到圣诞老人白胡子、红棉袄、驾驯鹿、钻烟囱的行头,大概不会有人联想到他的原型来自4世纪的一位好心主教圣尼古拉斯。


也不要以为圣诞节就是基督教创造的,实际上圣诞节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基督教化的异教徒节日(Christenised pagan festival),因为12月25日是否是耶稣的出生日期存在很大的争议,且早期的教会并没有庆祝上帝生日的传统,罗马教会把它被选定为圣诞节是因为它是当时异教徒崇拜太阳神的日子,这样做有助于将异教徒的习俗基督化,所以有很多关于圣诞的习俗都是源于异教传统,因此某些极端保守的基督教派,仍旧把圣诞节看作没有圣经认可的异教徒节日,而拒绝过圣诞节。wiki上是这么说的:



教宗额我略一世没有试图去禁止流行的异教节日,而是允许基督教的教士对它们赋予基督教的意义重新解释,他允许了大部分的习俗继续存在,只是稍加修正,甚至保持原样。宗教及政府当局与庆祝者之间的交易使圣诞节得以继续。



这样来看,基督教当初并不是通过抵制异教节日来"挺立"自己的主体性的。


其实在外国也有因为宗教原因而抵制圣诞节的,不过不是为了维护某种文化的主体性,而是认为政府使用包括宗教主题的圣诞饰物是一种支持某种特定宗教的行为,有违信仰自由。动画片《南方公园》(South Park)第一季第10集就讲的就是这个事情。Kyle因为是犹太人,她妈妈认为犹太人过的是光明节(Channukah)而不应该过什么圣诞节,所以不让他参加学校的圣诞剧排演,他的朋友们也不和他一起玩圣诞游戏,所以只能一个人唱起了"A Lonely Jew on Christmas"。





后来人们到市政厅前抗议,犹太人认为表现耶稣诞生(Nativity)的表演冒犯了他们,神父认为如果要去掉基督就也要去掉圣诞老人,环保主义者认为要停止砍伐圣诞树等等,于是市长同意要重塑圣诞节,建立一个对任何宗教团体或少数族群不构成任何冒犯的圣诞节。发展到后来圣诞彩灯也不能挂了因为会冒犯色盲的人,五角星也被认为有宗教意味而摘除,所有的圣诞装饰都被移除了,圣诞剧也变成了由菲利普·格拉斯( Philip Glass)演奏的极微主义乐派(minimalist)音乐配上现代舞。这时人们才觉得这样的一个圣诞节是多么的乏味和无趣。凡事太较真,就没什么意思了。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有的时候"怕"是可怕的意思。


简单一些,祝大家圣诞快乐,不管你是谁。



























2006-12-22

冬至


今天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为了有过冬至的感觉,特意去食堂吃饺子和汤圆,我印象中汤圆是长期供应的,但是却没找到,只吃了饺子。这件事提醒了我一个道理,特殊的时候普通的物品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普通的物品就不再普通了,在心理感觉上。在广东的时候冬至是个很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二十四节气里面最大,感觉和元宵端午重阳齐平,记忆中小学的时候还要放假半天,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教育我们一句谚语,意思说冬至的天气对应了过年时的天气,原话怎么说倒是忘记了,剩下唯一记得的就是要吃饺子和汤圆了。来了北京之后,发现有北京同学也是知道这个习俗的,可见不是广东独有的传统。然后查了一下,发现冬至的传统是相当深厚的。wiki上说,《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冬至前后,加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看来冬至在汉朝还是法定假日。不过现在退化到我这里只是知道要吃水饺汤圆,以及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地理知识。


我不是很习惯农历,原因就是因为变化复杂,闰月的规律至今我还是一头雾水,不像公历那么简单直接,一般来说也就是每四年2月多一天而已(二般的情况是整百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而二十四节气就相对好把握多了,虽然她们在农历上飘忽不定,但是在公历上的日期则相对固定,比如冬至就是12月22日左右,书上说这是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周期定的,而公历是太阳历,所以二十四节气对应公历是固定的。不过二十四个实在太多了,我只能记得春秋分和夏冬至,其他日期都记不住,本来名字也记不住的,幸好中学的时候学了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注意到最后一句,"最多相差一两天",到底是一天还是两天也是不好把握的,所以还是记不住。农历虽然复杂但是有个好处就是月份是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的,所以可以根据月相判断是几号(vice versa),新月就是月初,满月就是月中,残月就是月末。但是这里有另一个问题,就是新月残月都是缺一块,怎么分辨呢?这里要感谢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上的纰漏,让我学到了一个方法。画上面的新月其实是残月,新月的朝向是向左边的。这个是以前在《读者》杂志上看到的,说残月如C,想不到大师也会犯这样的常识错误云云,当时我看在眼里默默牢记在心中,虽然这个常识我以前也不知道。。。


pic002


2006-12-20

两位给人们带来笑声的人去世了


马季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今日10:25分因心脏病去世


新浪娱乐讯今天(20日)上午,9点39分左右,北京市999急救急救中心人员接到报警,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在位于天通苑五区的家中突发心脏病。急救医生将马季抬上救护车送往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天通苑分院。12月20日10点左右,马季经抢救无效身亡,初步判定死亡原因为心脏骤停。


马季生于1934年,原名马树槐,祖籍天津宝坻,本人生于北京。曾做过工厂学徒和书店店员,1951年起因爱好,业余表演相声,1956年由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吸收为专业相声演员,师从侯宝林边学习边表演。


他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在相声艺术长于讽刺的传统之外,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的新生面,其中以《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为大。之后马季的创作和表演趋于全面,除能表演传统节目外,中年开始还创作演出了对口相声如《友谊颂》、《舞台风雷》、《多层饭店》,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和群口相声《五官争功》等。马季也很重视对相声理论的研究,力图使自身的艺术创造更趋自觉。为此,他不仅有《马季相声选》出版,还著有《相声艺术漫谈》一书行世。但马季毕竟主要是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热情洋溢,挥洒自如;技巧运用上以说为主,注重谐趣。


Tom&Jerry


《猫和老鼠》创始人约瑟夫-巴伯拉逝世


中新网纽约12月18日电 美国华纳兄弟公司的一位发言人称,美国好莱坞动画界的"传奇人物"约瑟夫·巴伯拉于18日去世,享年95岁。他所创立的汉纳·巴伯拉动画团队创造出了诸如《猫和老鼠》、《瑜珈熊》、《摩登石头》人等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画形象。


巴伯拉创造的《猫和老鼠》系列动画片曾获得七项奥斯卡奖,是获得奥斯卡金奖最多的动画片;《史酷比》连续在美国播放长达17年,刷新电视史纪录。巴伯拉一生成就斐然,堪称漫画明星之父。


2006-12-17

Andy Mckee - Drifting





这样的吉他演奏称为指弹吉他(fingerstyle guitar),演奏者Andy Mckee是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年轻指弹吉他演奏家(1979年生)。


andy_mckee_f


原来他2005年还来中国演出过[via],只不过以前头发没有剃,胡须没有留,看上去还挺阳光的,不像现在的"重金属摇滚"扮相给人那么大的视觉冲击。


八趟肴核即尽


DSCN1749 DSCN1795 DSCN1838


天气出奇的冷,骑车出去fb,人都要冻僵了。
不过何贤记确实不错,好久都没吃到这样的广东菜了。


DSCN1737DSCN1739
DSCN1743DSCN1742


烧鸭,菜心,鱿鱼仔,卤味拼盘,梅菜肉饼,凉瓜排骨煲。。。


DSCN1780DSCN1776DSCN1783
DSCN1788DSCN1777DSCN1772


等人到齐加点菜用了一个小时,上菜到吃完用了半个小时。。。


DSCN1804DSCN1800DSCN1797
DSCN1807DSCN1811DSCN1810
DSCN1802DSCN1808DSCN1806
DSCN1803DSCN1833DSCN1759


2006-12-15

白暨豚没了


新华网消息: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首种鲸类



新华网武汉12月13日电 (记者沈翀 代群 程志良)一个由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13日遗憾宣布,在中国的长江中未发现白鳍豚,比大熊猫数量更为稀少的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



这25名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和日本的科学家从11月开始在长江进行为期38天、长达3336公里的大规模野外考察白鳍豚的行动,动用了各种先进仪器探测都未能发现白鳍豚的踪迹。虽然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定义,要50年内未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一个物种的灭绝,但是即便是这次考察有所疏漏,也说明存活的白鳍豚是非常稀少的了。科学家们之前的悲观估计数量不超过50头现在看来反而成了"乐观"的预测,数量如此少的种群在野外是无法维持延续的,更何况还有长江的污染问题,所以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断定白鳍豚已灭绝",但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



从小就受教育,白鳍豚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长江的女神",仅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但是比起真正的大熊猫来说,似乎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如果不是这次是考察,如果不是这次"疑似灭绝"的消息,估计也不会有媒体报道,也不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如此想起来,还有多少物种正在这样默默的消亡着,难道只有等到它们最后灭绝的时候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吗?一番长嗟短叹过后也只能徒然地目送它们离开,终归于事无补,如果能早一点亡羊补牢不是更好吗。在白鳍豚的消息后面,我又注意到了这样的一条新闻-- 长江科考显示江豚数量锐减 专家:立即加强保护



新华网武汉12月13日电(记者沈翀)以"寻找最后的白鱀豚"为主题的2006年长江豚类科考活动13日结束。专家认为,目前长江江豚的数量总计在1200头到1400头,只相当于1991年种群数量的一半。中外科学家建议有关部门立即加强对江豚的保护工作,避免白鱀豚的濒危现状在江豚身上重演。



白鳍豚的悲剧无法挽回,感慨过后,还是应该多一点关注别的濒危物种,多做一点实际的工作,趁着还不算太晚。






再见了,白鳍豚。永别了,长江女神。 最后再看一眼关于白鳍豚的资料吧


维基百科白鳍豚词条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又称白鱀鲸、白鳍豚、白鳍、白夹、江马等,是一种淡水鲸类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流域,种群数量极小,估计已不足50头,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类中数量最少的一种,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为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


数量急降年表:

1979年:中国宣布白鳍豚为濒危物种
1983年:立法规定狩猎白鱀乃违法
1986年:剩余300头
1990年:剩余200头
1997年:少于50头(发现23头)
1998年:发现数量只剩下7头
2006年:0头



长江女神--白鳍豚



白鳍豚的灭绝不只是一个物种的灭绝,而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一整个科的灭绝。


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属鲸目,齿鲸亚目,淡水豚总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哺乳动物。


……


近年来一直有人说,白鳍豚太老了,这个物种和恐龙一样,迟早是要灭绝的。我国最具权威的白鳍豚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周开亚教授不同意这个说法。周开亚教授说:白鳍豚并没有老得不能生存,而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干扰才使它加快了种群灭绝的速度。据不完全统计, 1985年前收集到的已知死亡原因的白鳍豚标本中,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死亡的约占90%。而从1995年至今在全长江收集到的3头白鳍豚标本中,因捕鱼电击而死的有两头,另外一头是因为清理航道爆炸而丧生。白鳍豚的同类在亚马孙河、恒河、红河都生活得很好。


白鳍豚这一物种是一个叫米勒的美国人1918年命名的。当时只有英文名字,不叫白鳍豚,只是叫白色的豚。在翻译成中文时,在南师大工作的周开亚通过中文系老师的帮忙从《尔雅》里找到了对白鳍豚的描绘。后来周教授又到江边问过渔民,他们说都叫白鳍豚,但不知道那几个字是怎么写的。


周开亚教授说,过去曾有人说白鳍豚是亚河豚,后来又有人说它是淡水豚科。一位美国古生物学家也提出白鳍豚是一个亚科。经我国专家做了多年的比较仔细的研究后认为,白鳍豚自成一科:哺乳纲鲸目白鳍豚科。


通常一个科里有很多物种,而白鳍豚科只有一个物种。那天,我采访周开亚教授时,这位老科学家十分严肃地说了这样一句话:白鳍豚的灭绝不是一个物种的灭绝,而是一个科的灭绝。



龟鳖的文化意蕴及珍稀鱼类风采



《尔雅》是最早记载长江之珍白鳍豚的古籍;"鱀,是鱁。"鱀,就是白暨豚,又名白鳍豚。郭璞注云:"鱀,大腹,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



专家剖析四大原因导致20年内白鳍豚种群几近消亡



首先,酷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魏卓说,一方面随着沿江人口飞速增长,渔民对长江里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以鱼为生的白鳍豚能够得到的食物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渔民捕捞作业对白鳍豚的误伤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捕捞作业误伤死亡的白鳍豚几乎达到死亡总数的一半。加上一些不法之徒大量使用炸鱼、毒鱼、电打鱼、迷魂阵等有害捕鱼手段,更令白鳍豚的生存雪上加霜。1987年在长江死亡的一头白鳍豚身上,竟有103处血淋淋的大大小小的伤口。


其次,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魏卓说,船舶的噪音污染,将白鳍豚的正常生活彻底打乱,干扰了它们的声呐系统,造成白鳍豚被船舶的螺旋桨打死的惨剧。在收集到的因此致死的白鳍豚标本中,有的头骨粉碎,有的被拦腰斩断。


再次,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魏卓说,前些年有关部门在湖北洪湖燕窝实施爆破清理航道时,将一个拥有4名成员的白鳍豚家庭全部炸死,其中还有2头怀孕的雌豚。


此外,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魏卓说,随着长江沿江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长江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这极大地影响了白鳍豚的健康,造成其繁殖能力减弱。一项研究表明,白鳍豚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比海豚要高得多。



一曲白暨豚的悲歌


瑞士人August Pfluger创建的白暨豚基金会至今已为白暨豚的救援工作付出了20万美元的资金


The Race Goes On!…


August Pfluger宣布白鳍豚灭绝的文章




The baiji is Functionally extinct. Lipotes vexilifier is the first species of cetacean - whales, dolphins and porpoises - to disappear from our globe in modern times…the first large mammal to go extinct as a result of man's destruction of their natural habitat and ressources.



2006-12-14

题个字

526288_27140a6fc1_m-12.jpg
526253_feadaec302_o.jpg
526252_51f85c67d1_m-2.jpg
526281_c92c88246b_m-1.jpg


感谢王献之的毛笔草书"来""日"
感谢米芾的毛笔行书"方"
感谢黄庭坚的毛笔草书"长"

感谢提供字库的书法家网站
感谢消息来源hecaitou

2006-12-13

悼念许甫华老师


今天在水木上看到消息,许甫华老师凌晨3点多的时候去世了。


许甫华老师是我大一下的理工科代数基础课的老师。我记得这门课是星期一第一节在明理楼上的。那个时候我们每天起得早早的,早早的吃早饭,早早的去占座,课前看书预习,课中认真听讲不睡觉,课后复习做作业做练习题,许老师看着我们做得满满当当整整齐齐精精神神的样子,感慨说,她就喜欢教大一的新生,星期一第一节课都没人迟到没人跷课,不像以后都变成"老油条"了。现在许老师走了,我们果然也成了老油条,她说得没错。


其实想起来和许老师没多少接触,上课没发过言,课间没问过题,课后没答过疑。但是老师给我的印象还是很鲜明的,总是精神奕奕,干脆利落的样子,精精瘦瘦的,戴着一副橙色的墨镜,很酷。后来老师解释说那是因为她眼睛不好,所以要戴墨镜保护眼睛。


许老师的讲课绝对是思路敏捷逻辑清晰的,我觉得这样的老师都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有一种不可侵犯的科学的权威感,让人心生敬畏,佩服不已。要是有听不懂的地方,那只可能是自己没跟上,绝不会是老师没讲明白。


她有时会举例,说现在还有研究生啊博士生来找她答疑,有时出国碰见以前的学生还要问她线代题云云,意在说明这些看似纯理论的数学知识其实将来是很有用的,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不过这种纯抽象纯理论的数学课确实比较枯燥难学,我扫了一遍日记本,发现关于这门课的记录只有三则,除去写第一节课的和写最后的考试的,中间只有一句话:2004年4月19日,星期一,Jordan标准型确实是个不好懂的东西。过了这么久,具体学了些什么大都忘记了,后来有没有把 Jordan标准型弄懂也记不得了,不过即使将来有用到的时候,也不可能找老师答疑了。


水木上有当过她三年助教的同学发帖说,"04年12月最后一次登记完最后一个成绩时,她失落的对我说这是她的最后一次给学生登记成绩了,05年她就要退休了",算起来我是她倒数第二批学生,她还是舍不得她的学生。


去年也是在水木上看到许甫华老师生病的消息,有很多人回帖祝福。老师知道后还专门托学生向大家致谢,说化疗的效果很好,首战告捷,"我没有给清华人丢脸"。许老师永远是坚强和乐观的。


斯人已逝,哀悼失去了这样一位可敬的好老师。


Google的“呐喊”Logo及其它


edvard_munch


Google有时会根据不同的日子特别制作一些纪念logo(Google Doodle)。今天换上的新logo,是为了纪念挪威的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 模范他的名画《呐喊》(挪威语:Skrik,1893)制作的。


这幅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画作是蒙克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中表现人类苦闷的偶像作品"(symbolize the human species taken by an attack of existential angst)。



画中强烈的色彩,如同火焰一般燃烧着观画者的情绪,形成了蒙克特殊的绘画语言。蒙克后来在谈及此画时说:"我和两个朋友一起走着,夕阳西沉,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我忽然无精打采,极度疲倦地止住脚步,黝黑色的海峡和道路显示着血与火一样的光舌。朋友走着,我却一个人停在那里因不安而颤抖着,我感到了自然强烈的呐喊。"(I was walking along a path with two friends-the sun was setting-suddenly the sky turned blood red-I paused, feeling exhausted, and leaned on the fence-there was blood and tongues of fire above the blue-black fjord and the city-my friends walked on, and I stood there trembling with anxiety-and I sensed an infinite scream passing through nature.)画中强烈失真变形的人物形象,血红的背景和颤动的、旋转的、盘绕着向上的动荡线条如同一个人最疯狂的念头。



这幅画蒙克一共制作了四个版本,其中有两个都失窃过。一次是1994年2月12日,冬季奥运会在利勒哈默尔(Lillehammer)开幕的当天,挪威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 of Norway)将《呐喊》搬到一楼展出作为奥运节日展的一部分,结果被两名窃贼用梯子爬上天窗敲碎玻璃翻进展厅偷走。不过像这样名气这么大的画是很难偷偷转手卖掉的,窃贼向挪威政府索要1百万美金赎金,警方设局假意和窃贼接触,行动成功人赃并获,只是短短三个月(5月7日)就破了案,收复了失窃的名画。第二次是2004 年的8月22日,两名持枪歹徒闯进挪威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Munch Museum)抢走了这幅名画,连同的还有另一幅蒙克的名作《圣母》(Madonna)。不过抢完之后似乎石沉大海,没有人来要求赎金。2005年4月8日,挪威警方曾经逮捕一名怀疑与这次抢劫有联系的嫌犯,随后不久(4 月28日)甚至有谣传说歹徒为了销毁证据已经将两幅名画烧毁。同年6月1日,无奈之下的奥斯陆市政府悬赏2百万挪威币(约32万美金)寻找这两幅失窃的画作,不过一直没什么进展。直到今年(2006)8月31日挪威警方对外宣称找到了找到了这两幅名画,而且幸运的是保存状态良好,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幸好找回来了,否则用这样的logo给大师过生日,他老人家在天之灵估计也是比较"苦闷"罢。


这个应该是藏在挪威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 of Norway)的那个1994年失窃的版本,是"在木板上绘制的蛋彩画和彩色蜡笔画":


munch.scream.jpg


同时,这个呐喊的小人标志性的造型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流行文化中也一直被广泛地复制、仿造、演绎和戏谑着。除了深受波普艺术家和后现代艺术家们的喜爱,也频繁地出现再各种商品标签,广告,和漫画,卡通作品之中。比如下面这幅卡通化的"呐喊":


Scream_Cartoon


这应该是一系列模仿世界名画的作品中的一幅,只要用"世界名画卡通版" 作关键字搜索就能得到很多结果。不过遗憾的是国内某些网站转载东西甚少标明出处,所以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不过从画风看应该是同一人的手笔,也就是这是一套作品。我仔细辨认了一下落款签名,作者应该是叫T.Peterson。但是这个人在搜索引擎上找了半天,只是在一个叫 Harry-Go-Round网站的一篇网志能找到特征吻合的只言片语记载:文中提到在一个Betty Boop的卡通主题餐厅中有两幅画是由T.Peterson所作(原文为:"Also entertaining are a couple of large paintings by one T. Peterson, depicting La Boop in San Francisco settings")。而这套世界名画卡通版中有一幅模仿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见这里),就是把维纳斯画成了Betty Boop,所以这个T.Peterson很可能就是原作者。


各位,有没有谁知道呢?


2006-12-12

研究显示夜猫子更有创造力?


Discover News上的振奋人心的报道:Night Owls Are More Creative, Says Study


说是有意大利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找了120名不同年龄的男女按照生活习惯分成早中晚三组(所谓中,是指介于习惯早起的早晨型和习惯熬夜的晚间型之间的中间类型,intermediate type,不是中午型)进行"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测试,发现晚间型的表现明显优于其它两组,而且这个是不受年龄影响的。


文中引述的意大利科学家Marina Giampietro和G.M. Cavallera的一句非常"科学家的"话是这么说的:"Being in a situation which diverges from conventional habit - nocturnal types often experience this situation - may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a non-conventional spirit and of the ability to find alternative and original solutions"。


我想到要转载这类消息,并不是说因为我有多么仇恨睡眠,而是在一片告诫熬夜如何如何不好的社会舆论声中,找出这样的一则"别的声音"还是很不容易的。除此之外,也能给时不时要熬夜的我一点安慰。


看到这里本来是很兴奋的,即使科学研究说熬夜的人创造性高是一个统计上的概念,不代表你的创造性就会高,但想想也觉得不错。不过看完整篇文章会发现,这个题目实在是有一点"标题党"啊。翻到第二页来看,分明有另一个科学家Van Dongen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先是客气地表示这个研究发现确实是挺新颖的("certainly novel"),然后话锋一转"and one I would not have expected on biological grounds",也就相当于说:其实,从生物学理论来说是没啥根据的。然后后面他又推测,这种不同人群的创新性差别也可能是因为习惯夜生活的人本来性格就比较外向,也就是说是因为有了外向的性格导致创新性比较高,而这些外向的人又比较倾向于熬夜而已,而不是说熬夜和创新性有什么直接联系,更不会让人的创造性得到提高。受过GRE的Agument写作逻辑分析训练的人都知道,这个就是所谓典型的因果谬误(Cause-Effect Fallacies),混淆了关联性和因果性的关系(Confusing correlation with causal relationship),其实这样想来,前半篇的这个研究调查的逻辑错误还是挺多的,比如说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样本数量也不多,测试的方法也不见得有效等等,可以拿来作为一条Argument题目了,不过难度偏低。文章的最后同样用了一句很"科学家的"话做结尾,"One could reasonably envision a link between the personality trait of extraversion and the finding of creativity",同样分析,这句话的逻辑错误是这个假设缺乏足够的证据能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Lack sufficient evidence to establish the link)。


这样看文章太累了,不可取,不过从这件事情也可以得到一点有益的教训:看科学文章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至少应该把文章看完啊。



还有,我不是总是关注科学杂志,能看到这篇文章,是因为在煎蛋上碰上了。


2006-12-11

飞上阳台的喜鹊


中午有一只喜鹊静悄悄飞上阳台,从栏杆上一这一头跳到另一头,飞走了。被我看到,用相机拍了下来。这不是第一次了,除了喜鹊,还试过麻雀和燕子。在学校见到最多的是喜鹊和麻雀,燕子比较少见,她们想来筑巢,但是尝试了几次没成功,留下了几坨土粘在天花板的拐角上。曾经有一只麻雀飞进了屋子里,惊慌失措,飞到了桌子后面的夹缝里被卡住了,我们搬开好多东西钻到桌子下面,费了好大劲才救出来,然后又在屋里乱飞,扑棱扑棱地,就是出不去,最后好不容易停在床上不动了,小心翼翼爬上床,用塑料袋套住,才放走了。


有的时候大自然也会来亲近我们。


DSCN1728


DSCN1727


2006-12-10

所谓武林高手


一般的武侠小说对武功的基本假设是有内力存在,内力似乎可以理解为运行和储存在人体内的一股气,靠着这股气除了可以打架伤人的基本用途外,还能飞天遁地,去毒疗伤,隔空取物等等,相当的神通广大,而且有了这个量化标准搞武功排名也方便得多了,基本上内力高的排名就高。同时由于气的可流动性,内力是可以自由的转移到不同人的身上,在这个理论基础上使得武林高手短期速成成为可能。所以武侠小说中有大量无赖,低智,残废,心理不健全者等等人生的失败者以及各种等着天上掉馅饼的人生失败者于某次偶然的奇遇成为高手翻身的例子,给读者们提供了足够大的yy空间,这也是武侠小说看起来觉得爽原因之一。但是小说毕竟是虚构,大家都知道是假的,我原以为不会有什么人相信会有这种内力的存在。但是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人相信也不出奇。比如说气功神功什么的,不过一般这种养生练气的,气都是运行在体内的,练的人坚持说感觉得到很有效果,旁人也不好说到底是有还是幻觉。不过,日本出了个合气道"宗师"级人物柳龍拳,号称是能以气打人的,就显得十分难得了,因为这个要验证实在太简单了,找个人跟他比划比划就知道了。


先来看看大师的简历:



日本(合気達人)柳龍拳

大東流合気道免許皆伝   10段
日本天心流合気道免許皆伝 10段
龍神秘伝流合気道免許皆伝 10段
龍神流気合術免許皆伝   10段
大日本武徳會會員  10段登録(範士)
テレビ出演        10回


◎武術エネルギーの証明のため「圝合格闘技」の「プライド」に出場を強く志願し、多方面に折衝中。
一流人との対戦を希望。21世紀以降の史上初の武術革命が生涯の目標である。
◎筋力、スピードを完全に消すエネルギー革命を確立し、指導中である。
◎ノールールーにて他流試合を200戦行うも無敗のままである。
 誰とでもノールールーで他流試合を行うことを宣言中である。



虽然我完全不懂日文,但是仅仅就上面那些零碎的中文已经可以看出,这位简直就是一10段王,不是一般的厉害。在YouTube上有关于柳龙拳演示神功的视频,可以看到他已经做到了内力外放隔空打人的高境界,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武侠小说中的高手。





如果真的有这么神乎其技,找他挑战无异于找死,因为根本近不了身。不过还真是有"不怕死"的人前来挑战--11月26日,(合気達人)柳龍拳 VS (総合格闘家)岩倉豪,见YouTube视频





这样的结果确实太出人意料,所谓的绝世高手如此不堪一击,两下就被打到地上跪着起不来了。看来他那些什么什么10段都是自己门派颁发给自己玩的,完全不能当真。据香港功夫论坛上说,柳龙拳之前自信心爆棚,曾放出话来说找他挑战可以,但要先付50万日元(约3千3人民币三万三千元),如果能他输了,就倒贴1百万日元。如此看来这个还真是一条生财的捷径,我都觉得自己可以上去试试了。不过武术家不亏为武术家,即使不学无术依然面不改色,他在网站上发出声明,说自己以65岁高龄迎战年老体弱,又有心脏病,决定就此隐退,不再接受挑战,而专心教学。(本来我是看不懂日文,感谢拙剑园blog上的网友的热心回答)如此厚颜,想到他"大日本武徳會會員  10段登録(範士)"的称号真是分外的讽刺。


只是我觉得奇怪的一点就是,这个柳龙拳难道真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斤两吗,何以会贸然接受别人的挑战来出丑呢,看来他糊弄徒弟糊弄得多了,连自己也糊弄了,已经相信自己真的是高手了。咳,所谓世界上本没有高手,yy得多了也就成了高手。


消息来源:http://kendo1231.blogspot.com/2006/12/youtube.html


2006-12-09

Error Messages


以前的Win98时代饱受蓝屏之苦,错误信息一般提示发生错误的内存地址,说了和没说一样,还是不知道哪里发生问题。后来到了XP时代情况略有好转,基本不会蓝屏,有的话也是比较严重的硬件错误。现在Windows终于走到了Vista,情况会不会好转呢?在Vista正式发布前,各种谣言满天飞的时候,曾有消息说微软决心杜绝蓝屏现象,所以转而用"红"屏云云。


其实无论多么鲁棒(robust)的程序崩溃是在所难免,有时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对于一般用户而言错误信息的作用不是要来调试(debug)程序。更主要的是一个心理安慰的作用,做得漂亮些,把错误原因说得有技巧些,至少给用户的感觉是这个状况是在掌握之中的,而不是动不动来个蓝屏红屏恐吓,且仍茫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莫名得像是陈奕迅的新专辑名字What's going on...?


想比之下,某些网站的错误信息和维护公告就显得有趣得多。比如说Bloglines的水管工,比如说YouTube的连线图。虽然用不了还是用不了,但是这样的小幽默能让人会心一笑,多少可以减缓一下不满。我想大概不会有人真的相信Bloglines是靠水管工来维护的,YouTube真的是在照着这个图来连接线路。虽然说Message是用来解释情况的,但是有的时候情况复杂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或者不好说的时候,要是硬来难免带来误解,适得其反,还不如什么都不说。要认真讨论问题搞清情况,用Message怎么够呢。所以在这个时候插科打诨,在小小的Message上幽默一把,大家都不要太当真,轻松一点,才是最好的。


216059631_75b4f161b8_o


不过,微软不愧为老大,还是Vista的幽默来得冷峻些。把错误建立在错误之上,不知道会不会负负得正呢,无辜得都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


Error
详见Vista Even Makes Me Laugh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