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1

资料链接:《世说新语笺疏》·外一篇


今天很高兴在网上找到了完整的《世说新语笺疏》。链接如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箋疏 上卷上 上卷下 中卷上 中卷下 下卷上 下卷下



这是个台湾的网站,叫中華文化網,上面还有不少古书,主要优点就是觉得它排版很认真,值得推荐。


魏晋风度是很迷人的,要了解这个时代的士风肯定要看《世说新语》。我在中学的时候买过一本,还带有白话文翻译,年少不更事的我当时不懂如果没有刘孝标的注这本书只能当成短篇故事集看着玩儿。后来果然只是看着玩儿了,所幸大学的时候选了一门课叫"《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才对其中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看这本书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高兴之余找来当时上课写的论文,把其中引用《世说新语》的内容作了注释,附在下面。


东晋士风的特征
2004年12月25日


谈起两晋时期的士风,我想总离不开"放浪形骸、旷达不羁"这种概括。对于东晋的士族,延续了西晋前人的"旷达"之风,同时也将这"不羁"的作派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放达"在内涵和表现的程度对比西晋都发生了变化。


西晋士族的旷达不羁,多是对名教礼法和统治者束缚人性的反叛。如阮籍不避男女之嫌,与家嫂告别,为俗世所讥,阮籍针锋相对的发出"礼岂为我辈所设?"的反诘(《世说新语·任诞》)。如竹林之游,七贤纵情饮酒畅谈,纵一时之快,但讨论得核心仍然是对统治者的不满。而到了东晋,历经了北方的乱世洗涤,幸存的"过江诸人"想必还对那朝不保夕,漂泊不定的生活记忆犹新,精神惶惶无所依赖,其放达更像是一种对自我存在的表达。比之前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在今日仍不失"前卫先锋"。


如渡江后八达初至江左,"散发裸裎,闭室酣饮" (《晋书·光逸传》),甚至汪汪作犬吠,简直是一种末世心态的放荡狂欢。同样是"脱衣裸形",刘伶只是"在屋中","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 (《世说新语·任诞》);而到了东晋,裸袒箕踞早已不再新鲜,结伴裸行也蔚然成风。这时的"脱衣裸形"以不纯是那种逍遥于天地的恣意,而更多的是一种放荡于人世的荒诞。同是饮酒,刘伶以其为"意气所寄",阮籍以其浇"胸中垒块",借助酒精,以摆脱现实的苦闷,而到了王恭口中"痛饮酒"却已沦为一种衡量名士的标准。


东晋以前士人的放达,重在心任自然、淳朴率真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外露。其纵情,但是不逾情,更不会有悖于常情。而东晋人则有时过分的把放达的"自然"扭曲为一种"不自然"的夸张。同样以放达作为一种对个性自由和解放的追求,西晋的士族多是以此作为对社会的不满和失望的不合作,而东晋的士风更多的是以之作为对个人存在和价值的一种证明和寄放。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和东晋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分不开的。一方面,北方局势动荡,战乱连年,经历了八王之乱,又是五胡乱华。少数民族的入侵,给风雨飘摇的西晋王朝最后的致命一击,腐朽的政权土崩瓦解,只是苦了下面的黎民百姓,士族阶层也遭受重创。在北方已经无以再立足下去,只有随着大量难民向南迁徙避难,在世家大族扶持下,司马氏才得以在江左建立东晋王朝,饱受颠簸的世家大族也才得以喘息。遭遇挫折的士族精英们普遍陷于家国破碎,山河沦陷的黍离之悲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世说新语· 言语》),触景生情,流泪自是难免,其实谁不想如王丞相所言立下"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的宏志呢?发动北伐,统一中原,成了东晋士族最难解的统一情结。像桓温抚柳慨然"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 言语》),大概是士大夫们心中永恒的痛吧。但是亡国的教训到底引起了后人多少的警醒呢?反思并不是没有,早有王衍遗言:"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王衍传》),后有王羲之与谢安共登冶城时感叹道:"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世说新语· 言语》),似乎清谈是罪魁祸首了。但是几场清谈就能亡国了吗?而儒家名教经学早在汉末就已破产了,没有了外在的权威,精神也失去了终极的寄托,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吗?现实的混乱加上思维的无所适从,使得人们变得麻木,皇帝的嬗替也可以与己无关了。管它世事如何变迁,只有自己当下的逍遥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当下"又是什么呢?在这颠倒混乱的时空中,首先一个人的定位就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万物归无,自己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个荒诞。这样就不难理解,士人阶级做出这些"不自然"的放达,除了西晋前贤的榜样带来的惯性,只有在荒诞的现实中令自己也归于荒诞才能证明自己的实际存在。现状的无奈达到了极致,无怪乎桓温会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中大呼"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世说新语· 尤悔第三十三》)。


另一方面,士族大家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王与马,共天下" 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现实内容,谁把握了兵权、谁就把握了王朝的实权。像西晋初,司马氏屠杀高贵乡公的残酷早就一去不返,甚至"元帝正会"时,欲"引王丞相登御床"(《世说新语· 宠礼》),已经可以与皇帝平起平坐了。所谓皇权只不过是个幌子,至多是门阀家族间明争暗斗的一个借口。在清谈席上,挥洒麈尾,激扬万言的清谈家,同时也是掌握一国大权的宰相。醉酒累日的醉鬼,可能是掌握一方兵权的都督。虽然南人称北人伧父,但实际还是期慕其放达高雅的风气。像"看杀卫玠","谢安捉鼻"则众名流接捉鼻,可见当时偶像的力量之巨。上有的统治者的带头,下有普通大众的跟风,无疑助长了"放达"之风。于是如不效法名士,则无门挤身于士族阶层,于是人皆以放达自居,只求形似,强做放达之举,于是才有了许多莫名其妙的荒诞行为。像清谈,似乎只成了一种比试水平的形式(如《世说新语· 文学第四》中有许掾和王苟子在支道林前的清谈),或是一种休闲娱乐和文人聚会的方式,而失去了本身探求义理的目的。所以东晋人虽然极好清谈,但在哲学理论上没有什么大突破,留下的文字资料也极少,那些第一流的清谈家都没有留下自己的著述,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东晋的士人们的思想是矛盾的。虽然欲以放达追求个体逍遥境界,但又为放达所累;人生焦灼,现实的忧患无法排遣,但精神又对绝对自由的生命状态有着强烈的执著。如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世说新语· 任誕》),纵是尽兴,永远只是一个孤独的灵魂,独自的徘徊思考。


注:(蓝字为注)



  1. 任 誕 第 二 十 三 7 阮 籍 嫂 嘗 還 家 , 籍 見 與 別 。 或 譏 之 。曲禮 : 「 嫂 叔 不 通 問 。 」 故 譏 之 。籍 曰 : 「 禮 豈 為 我輩 設 也 ? 」

  2. 任 誕 第 二 十 三 6 劉 伶 恒 縱 酒 放 達 , 或 脫 衣 裸 形 在 屋 中 , 人見 譏 之 。 伶 曰 : 「 我 以 天 地 為 棟 宇 , 屋 室 為 寿 衣 , 諸 君何 為 入 我 寿 中 ? 」 鄧 粲 晉 紀 曰 : 「 客 有詣 伶 , 值 其 裸 袒 , 伶 笑 曰 : 『 吾 以 天 地 為 宅 舍 , 以 屋 宇為 寿 衣 , 諸 君 自 不 當 入 我 寿 中 , 又 何 惡 乎 ? 』 其 自 任 若是 。 」

  3. 言 語 第 二 3 1 過 江 諸 人 , 每 至 美 日 , 輒 相 邀 新 亭 , 藉 卉 飲 宴 。 丹 陽 記 曰 : 「 新 亭 , 吳 舊立 , 先 基 崩 淪 。 隆 安 中 , 丹 陽 尹 司 馬 恢 之 徙 創 今 地 。 」 周 侯 顗 也 。 中 坐 而 歎 曰 : 「風 景 不 殊 , 正 自 有 山 河 之 異 ! 」 皆 相 視 流 淚 。 唯王 丞 相 導 也 。 愀 然 變 色 曰 : 「 當共 戮 力 王 室 , 克 復 神 州 , 何 至 作 楚 囚 相 對 ? 」 春秋 傳 曰 : 「 楚 伐 鄭 , 諸 侯 救 之 。 鄭 執 鄖 公 鍾 儀 獻 晉 , 景公 觀 軍 府 , 見 而 問 之 曰 : 『 南 冠 而 縶 者 為 誰 ? 』 有 司 對曰 : 『 楚 囚 也 。 』 使 稅 之 。 問 其族 , 對 曰 : 『 伶 人 也 。 』 『 能 為 樂 乎 ? 』 曰 : 『 先 父 之職 , 敢 有 二 事 。 』 與 之 琴 , 操 南 音 。 范 文 子 曰 : 『 楚 囚, 君 子 也 。 樂 操 土 風 , 不 忘 舊 也 。 君 盍 歸 之 ? 以 合 晉 、楚 之 成 。 』 」

  4. 言 語 第 二 5 5 桓 公 北 征 經 金 城 , 見 前 為 琅 邪 時 種 柳 , 皆已 十 圍 , 慨 然 曰 : 「 木 猶 如 此 , 人 何 以 堪 ! 」 攀 枝 執 條, 泫 然 流 淚 。 桓 溫 別 傳 曰 : 「 溫字 元 子 , 譙 國 龍 亢 人 , 漢 五 更 桓 榮 後 也 。 父 彝 , 有 識 鑒。 溫 少 有 豪 邁 風 氣 , 為 溫 嶠 所 知 , 累 遷 琅 邪 內 史 , 進 征西 大 將 軍 , 鎮 西 夏 。 時 逆 胡 未 誅 , 餘 燼 假 息 , 溫 親 勒 郡卒 , 建 旗 致 討 , 清 蕩 伊 、 洛 , 展 敬 園 陵 。 薨 , 謚 宣 武 侯。 」

  5. 言 語 第 二 7 0 王 右 軍 與 謝 太 傅 共 登 冶 城 。 揚州 記 曰 : 「 冶 城 , 吳 時 鼓 鑄 之 所 。 吳 平 , 猶 不 廢 。 王 茂弘 所 治 也 。 」 謝 悠 然 遠 想 , 有 高 世 之 志 。 王 謂 謝 曰: 「 夏 禹 勤 王 , 手 足 胼 胝 ; 帝 王 世 紀 曰: 「 禹 治 洪 水 , 手 足 胼 胝 。 世 傳 禹 病 偏 枯 , 足 不 相 過 ,今 稱 禹 步 是 也 。 」 文 王 旰 食 , 日 不 暇 給 。 尚書 曰 : 「 文 王 自 朝 至 于 日 昃 , 不 遑 暇 食 。 」 今 四 郊多 壘 , 禮 記 曰 : 「 四 郊 多 壘 , 卿 大 夫 之辱 也 。 」 宜 人 人 自 效 。 而 虛 談 廢 務 , 浮 文 妨 要 , 恐非 當 今 所 宜 。 」 謝 答 曰 : 「 秦 任 商 鞅 , 二 世 而 亡, 戰 國 策 曰 : 「 衛 商 鞅 , 諸 庶 孽 子 , 名鞅 , 姓 公 孫 氏 。 少 好 刑 名 學 , 為 秦 孝 公 相 , 封 於商 。 」 豈 清 言 致 患 邪 ? 」

  6. 尤 悔 第 三 十 三 1 3 桓 公 臥 語 曰 : 「 作 此 寂 寂 , 將 為 文 、 景 所笑 ! 」 既 而 屈 起 坐 曰 : 「 既 不 能 流 芳 後 世 , 亦 不 足 復 遺臭 萬 載 邪 ? 」 續 晉 陽 秋 曰 :「 桓 溫 既 以 雄 武 專 朝 , 任 兼 將 相 , 其不 臣 之 心 , 形 于 音 跡 。 曾 臥 對 親 僚 , 撫 枕 而 起 曰 : 『 為爾 寂 寂 , 為 文 、 景 所 笑 ! 』 眾 莫 敢 對 。 」

  7. 寵 禮 第 二 十 二 1 元 帝 正 會 , 引 王 丞 相 登 御 床 , 王 公 固 辭 , 中宗 引 之 彌 苦 。 王 公 曰 : 「 使 太 陽 與 萬 物 同 暉 , 臣 下 何 以瞻 仰 ? 」 中 興 書 曰 : 「 元 帝 登 尊 號 , 百官 陪 位 , 詔 王 導 升 御 坐 , 固 辭 然 後 止 。 」

  8. 文 學 第 四 3 8 許 掾 詢 也 。 年 少 時, 人 以 比 王 苟 子 , 苟 子 , 王 脩 小字 也 。 文 字 志 曰 : 「 脩 字 敬 仁 , 太 原 晉 陽 人 。 父 濛 , 司徒 左 長 史 。 脩 明 秀 有 美 稱 , 善 隸 行 書 , 號 曰 『 流 奕 清 舉』 。 起 家 著 作 佐 郎 , 琅 邪 王 文 學 , 轉 中 軍 司 馬 , 未 拜 而卒 , 時 年 二 十 四 。 昔 王 弼 之 沒 , 與 脩 同 年 , 故 脩 弟 熙 乃歎 曰 : 『 無 愧 於 古 人 , 而 年 與 之 齊 也 。 』 」 許大 不 平 。 時 諸 人 士 及 於 法 師 並 在 會 稽 西 寺 講 , 〔 三 〕 王亦 在 焉 。 許 意 甚 忿 , 便 往 西 寺 與 王 論 理 , 共 決 優 劣 。 苦相 折 挫 , 王 遂 大 屈 。 許 復 執 王 理 , 王 執 許 理 , 更 相 覆 疏; 王 復 屈 。 許 謂 支 法 師 曰 : 「 弟 子 向 語 何 似 ? 」 支 從 容曰 : 「 君 語 佳 則 佳 矣 , 何 至 相 苦 邪 ? 豈 是 求 理 中 之 談 哉! 」

  9. 任 誕 第 二 十 三 4 7 王 子 猷 居 山 陰 , 夜 大 雪 , 眠 覺 , 開 室 , 命酌 酒 。 四 望 皎 然 , 因 起 仿 偟 , 詠 左 思 招 隱 詩 。 中興 書 曰 : 「 徽 之 任 性 放 達 , 棄 官 東 歸 , 居 山 陰 也 。 」 左詩 曰 : 「 杖 策 招 隱 士 , 荒 塗 橫 古 今 。 巖 穴 無 結 構 , 丘 中有 鳴 琴 。 白 雪 停 陰 岡 , 丹 葩 曜 陽 林 。 」 忽 憶 戴 安 道, 時 戴 在 剡 , 即 便 夜 乘 小 船 就 之 。 經 宿 方 至 , 造門 不 前 而 返 。 人 問 其 故 , 王 曰 : 「 吾 本 乘 興 而 行 , 興 盡而 返 , 何 必 見 戴 ? 」


No comments: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