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3

肠子



看到彭浩翔导演推荐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的《恶搞研习营》(Haunted)这本书,特别是里面有篇叫《肠子》(Guts)的传奇故事,据说有很多人在听作者朗读这篇故事的时候晕倒。翻译版一时是看不到了,但是《肠子》(Guts)这个短篇不难找,在作者自己的网站上就有。马上找来一读,果然名不虚传啊名不虚传。大概英语没有好到能顺畅阅读,读的时候虽然觉得震撼但是没有到晕厥的程度,在YouTube有恰克朗读的视频,果然听作者读出来的效果要更好一些。在恰克的网站上还有一篇文章叫 《肠子效应》(The Guts Effect),历数这个故事在各地朗读时晕翻的听众的记录,以及造成的反响,如果是真的那还真是挺邪门的,特别是提到这个小说里三个小故事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诚如彭大导演所言"撇除它的恶心和核突,那是一个一级讲故事高手的示范作",同样的故事我转述给别人,效果远不及直接看原作来得精彩。

抱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恶心同恶心的原则,我试着把这篇奇文翻译了一下。不过说实在的,除了有些不知道怎么翻的词,原作的讲故事的节奏很难翻译出来。所以建议懂点英文的去看英文原文吧,单词基本都挺简单的,你只需要知道,"get off"、" jack off"、 "beat off"这几个短语说得都是一个意思就可以了。

2009-01-22

The Curious Case of Forrest Gump

之前提到《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和《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有很多相似,现在有了视频总结版:"It's just like Gump, except no AIDS."

2009-01-21

“还记得我吗?”

joaquin_phoenix-club


Joaquin Phoenix,英年早逝的天才演员River Phoenix的弟弟,凭《勇往直前》Walk the Line 提名最佳男主角的著名影星,去年年底令人吃惊地宣布息影,决定专注其音乐事业。


上周在拉斯维加斯,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次正式音乐演出,说唱演出,并首次摔下了台。(via




看完他的演出,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陈冠希的一首歌"还记得我吗?"我觉得Joaquin Phoenix可以找Keanu Reaves组band,作为River Phoenix的生前好友,Keanu对音乐也很有追求,曾是摇滚乐队Dogstar的成员。


观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有感

只穿了西装的同志们,


你们冻坏了吧?


花絮:听说中央台还直播了,还同声传译了,翻译到"法西斯和共产主义"这句的时候,恐怕主持人也冻僵了吧。。。

2009-01-18

Circuit City倒了

DSCN0701


今天收到风Circuit City倒闭了,虽然个把月前就听说已经申请破产保护,但是一直都没什么动静,现在突然要关门大吉,还是有些意外。毕竟,这是除了油价大跌,又一件次贷危机对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变化。对于BestBuy和Circuit City这唯二的两家北美大型电子连锁店,因为后者的黑店感要低于前者,我对Circuit City是怀有好感的。尤其是看到其网站上可怜兮兮的声明,让人替其惋惜。不过这点好感并不能改变我对其黑店本质的认知,去年买的鼠标尚有10块钱rebate还未到账,看来是打了水漂。


DSCN0702


抱着观摩学习的心情,来到了清盘甩卖现场,发现平日冷清的Plaza今天竟也停满了车。商店里虽然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算是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喧嚣的兴奋,冲淡了即将倒闭结业带来的凄惨,来往穿梭的忙于趁火打劫的美国人民,再一次无可辩驳的验证了曼昆经济学第四大原理:"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逛了一圈后,发现所谓的甩卖力度极为有限,大多数商品只是打九折,而很多削价凶猛的又只是演示商品,很多凌乱的货架被翻了又翻但货品并不见少,这一现象又为经济学第四大原理作了一个生动的注脚:如果激励不够大,很多人只是来凑个热闹。


临走,我问一个看上去情绪稳定的店员,到底什么时候关门,他说,我也不知道,大概会持续到三月份吧。看来他们也意识到这样的清货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

2009-01-14

任天堂新专利降低游戏难度

http://videogames.yahoo.com/feature/nintendo-planning-friendlier-approach-to-game-difficulty/1278610



如果最近任天堂申报的专利技术成为现实,卡关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老任的主意是在游戏中给玩家提供缩略图或全屏动画的示范演示。玩家可以随时打断演示继续游戏。这就像一个持续整个游戏的教学关。


它还可以让玩家可以在任意进程开始游戏--虽然这个特性已经不新鲜,但是别的游戏通常需要完全通关后才解锁该功能。这就像快速浏览报纸只看文章重点一样,玩家可以凭个人喜好来享受整个游戏


虽然该项专利文书中充斥着滴水不漏的律师式陈述,但是它将这项技术总结为:"允许玩家自由地从头到尾享受游戏……一个避免希望自己通关的玩家在中途丧失兴趣的系统。"


即便资深玩家卡关时自会寻求秘笈、攻略或上论坛求助,但任天堂的系统可以去除离开主机寻求帮助的必要,也能使得较少玩游戏的人也能避免乏味和不受挫折地享受像塞尔达传说:黎明公主这样的游戏巨作。听起来不错。



看来降低游戏难度是大势所趋,对那些热衷于收集游戏成就和挑战难度的玩家来说恐怕是一大打击。去年底《波斯王子4重生》推出后,打不死的波斯王子让不少人攻击游戏难度太低,看来任天堂认为难度还可以更低。想起那个时候看到一个帖子,题目是"波斯王子:重生集结了游戏性上的一切伟大 ",内里攻击宫本茂,结果任天堂现在迅速跟进,不能说波斯王子集结了游戏性上的一切伟大,但至少代表了先进游戏的发展方向,极有前瞻性。

2009-01-13

怕黑诡异而不恐怖

今天看了个法语动画片,《暗夜恐惧》 Peur(s) du Noir,法语直译就是怕黑,(s)是加了复数形式,因为这部电影是由六个导演的短片故事凑在一起组成的。这样的拼凑手法这两年嘎纳电影节似乎很喜欢,06年是《巴黎,我爱你》Paris, je t'aime作为开幕,07年是用《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Chacun son cinéma来庆祝60周年。提到这一点,不是因为这部"怕黑"与嘎纳影展有什么关系,也不是为了证明法国人对此有特殊偏好,只是有感于该片英语官网中所称:



This crazy and unusual project brings together eleven first rate creators, comic art authors, graphic artists, illustrators. Eleven visions of fear explore these facets, in turn terrifying, fantastic, and humoristic.



未免言过其实,因为论"crazy"与"unusual"的程度是不可比得过结集了35个导演每人拍3分钟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的。后来我从中渐渐看出了端倪,这句宣传语看似平常实则诡异。


首先是出处隐蔽,虽然是出自官网,但是直接登录上去是找不到这句话的,因为该网站用Framset构建,而这句话是嵌在<BODY></BODY>中,也就是说除非浏览器不支持frameset,否则是看不到这句话,只有查看网页page source时才能找到,或者是Google的时候看到,一般人不会没事查看page source,我也是在Google搜索结果里看到的。


其次是在法语官网上是另外一句话:



Blutch, Charles Burns, Marie Caillou, Pierre di Sciullo, Jerry Kramsky, Lorenzo Mattotti, Richard McGuire, Michel Pirus, Romain Slocombe, remontant le fil de leurs terreurs, ont accepté d'animer leurs dessins et de leur insuffler avec leur style unique le rythme de leurs cauchemars.



有了Google翻译的帮助,我们可以了解这句话大致就是说这几位艺术家一起将他们恐怖的噩梦动画化。对比英语文案,可以发现法语版一一列出了艺术家的名字,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法国人比较有文化,因为宣传语首要突出的是卖点,法语版把这些艺术家列出来,说明法国人是认识他们的,英语版只是笼统的概括他们为"first rate",自然是对英语观众没有信心。


最后,也是最吊诡的一点,就是11这个数字。Eleven这个数字在句子中出现了两次,指的是有11名创作者参与,但是法语版只列出了9个名字,即便再加上艺术总监Etienne Robial ,也只有10个人。翻遍网站,导演加编剧一共就是10个人,如果要算上配音或者配乐人员,人数又会比11大出许多,到底第11人是谁?为什么这个多出来的人要深藏不露呢?为什么第11人的存在要以如此隐晦的手段透露出来呢?这背后又有什么阴谋呢?看来这个project确实是unusual。


另外这部《暗夜恐惧》,虽然制作精良,情节诡异,配乐出彩,气氛营造得当,黑白动画技法高超,六个短片各擅胜场,可惜一点也不恐惧,只能说其艺术性远高于惊吓度,可能是动画的表现力还是不如真实影像来得更有逼迫力。六个短片,我最喜欢最后一个鬼屋,讲的是一位大叔为避风雪来到一座小黑屋的故事。黑屋撞鬼的情节不算新鲜,但是动画技法十分特别,用黑白来表现光影效果,简洁有力,无光处一片漆黑,照明只靠如萤火光,简单便将黑暗中未知的惊悚感放至最大。我在YouTube上只找到一个重新剪辑的缩减版,重新配乐后变得风格大异,也很有趣:



看完《暗夜恐惧》,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恐怖动画,一个包含了性感女仆,电锯肢解,丧尸病毒,血浆四溅,呕吐内脏等B级片元素的粘土动画--《电锯女仆》Chainsaw Maid。这个才叫做"crazy and unusual project "。


2009-01-08

丢人丢到国外去了

今天晚上开车的时候听PRI News,居然听到了关于 《2009,中国最大》这篇旷世奇作的报道,而且还将全诗翻译成了英文,听着主持人深情的朗诵,真声声如"雷"贯耳。


新闻地址见:http://www.theworld.org/?q=node/23676。文字报道比广播上的简略不少,广播里除了读诗,还对其中一些背景和词句作了解释,然后也提到了其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批评,被认为是对孩子进行法西斯教育,还采访了一个中国人,表示很难相信这样的事还会发生在21世纪的中国。我觉得这个广播中的报道挺中立的。


所谓奇文共赏,特中英对照如下:


《2009,中国最大》


"Go China!"


甲:大雪 像西方的价值观 自由的飘洒,


Lead: Snowstorm, freely falling down to earth, like Western values


乙:漫天哀愁,一地冰碴 !


Lead: Despair fills the sky, ice covers the earth


甲:中国退缩了吗?


Lead: Did China retreat?


全:没有!奥运成功了!我们胜利啦!


All: No. The Olympics were a success! We are victorious!


甲:炎黄坚毅的热血,如炽烈的圣火。 燃烧灰暗的世界,


Lead: Hot blood and iron will of Chinese people, lighten up the dark world like burning the holy flame


全:万里江山, 又嵌上五彩的画夹!


All: The rivers and mountains, ever more colorful and beautiful


甲:地震 像萨科奇的立场, 用猥琐的伎俩 摇晃着巍巍中华。


Lead: Earthquakes, shifting back and forth like the positions of Sarkozy, with his dirty tricks, trying to shake the great China


甲:中国退缩了吗?


Lead: Did China retreat?


全:没有!神七飞天了!我们胜利啦!


All: No. The Shenzhou-7 launched. We are victorious!


甲:瘦瘦的欧罗巴,挡不住天朝的金戈铁马,


Lead: Pathetic Europe will never stop the insurmountable force of the Celestial Empire


全:地震的余波也能把法兰西催垮!


All: Just the aftershocks from the earthquake would destroy France!


甲:塔里木的石油盛开幸福之花,


Lead: The happy flowers flourish in the oil fields on Tarim Basin


乙:达旺的唢呐奏响在喜马拉雅。


Lead: The suona [musical instrument] sings aloud in the Tawang district of the Himalayas


甲:中山世土的积怨填平了琉球海沟,


Lead: Historically accumulated resentment fill the Ryukyu Trench


全:日月潭的微笑成为太平洋的奇葩!


All: Smiles in Sun Moon Lake became a miraculous flower in the Pacific Ocean


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Lead: Do not sway, Do not slacken off and Do not flip flop.


乙:不改旗、不易帜、不回头


Lead: Do not change the flag, Do not change the label, Do not turn back


全:将反华者狠狠的踏在脚下


All: Step ruthlessly over all anti-China forces


甲:打满补丁的大船, 挂上崭新的桅帆


Lead: The giant ship full of patches, raise up the brand new sail


全:乘风破浪,意气风发!


All: Spirits are high, crash through the waves, the wind is at our back


甲:2009


Lead: 2009


全:中国加油


All: Go China


甲:2009


Lead: 2009


全:中国最大


All: China the Greatest!



天哪,救救孩子!

2009-01-07

马伯庸:剧透的艺术(zz)

按:话说前几天开始一点一点读阿婆的《无人生还》,昨晚才一口气看完。可悲的是,昨天中午我看了这篇文章,祥瑞啊。。。


马伯庸:剧透的艺术


这世界有许多种艺术,有的让人流泪;有的让人流血;有的让人流汗;也有的艺术让人先流泪,再流汗,最后流血;也有的艺术让人先流血,再流汗,再流泪--当然,后两者不再讨论范围之内。


怀尔特·斯杜尔勋爵在他那本名声昭著的《论我们时代的精神》给剧透作了一个定义:"剧透是一种高雅、精致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沃纳·海森堡在《哥本哈根:我与玻尔不得不说得故事》里也提到:"我对核裂变原理的灵感,完全得益于剧透这一种智慧体操。剧透和核裂变的原理基本一样:用剧透去撞击阅读的乐趣,让它裂变,并释放出双倍剧透的乐趣。"


如你所见,以上的名人名言均属伪造,但这并不影响剧透的正当性。


那么,什么是剧透呢?


是在1977年5月25日的美国37家电影院前高举着牌子,告诉每一个买票的人:"黑勋爵是卢克的爸爸,他后来死了。"


是在1980年春节前夜的中国大陆,用大喇叭在胡同里用最大分贝拜完年以后说:"许文强一出门就被乱枪打死。"


是在1999年《第六感》放映到一半的时候,对还在同情汤尼-科莱特的观众说:"死的其实是布鲁斯-威利斯。"


是在1993年蹲在租漫画店门口,告诉手里捧着《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幸福少年们说:"悲恋湖杀人事件的凶手是远野英治,他没死,后来在《黑死蝶》里又出现了。"


是在2004年用群发EMIAL的形式告诉邮件列表里的每一个人:"圣杯就在卢浮宫里,耶稣有后裔,是索菲娅。"


是在2005年拿到首发的《哈里波特与混血王子》以后,先翻开目录页,然后打电话给等待中文版的朋友:"邓不利多死了。"


关于哈里波特,我有一位罗姓朋友作的更绝,他把自己的MSN名字改成"邓不利多死了",然后不停地上线和下线。于是所有人--包括完全不想被剧透的不幸人们--悲哀地看着屏幕上MSN提示窗口反覆提示"您的朋友'邓不利多死了'已经上线……"


可见,神圣的剧透并不违背道德,事实上它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道德境界:剧透把真相带给人类--只不过时间稍微提早了那么一阵罢了。当对方知道情节后那一瞬间的错愕,真的,没有比这更好的奖赏了,之前为了提前知道剧情而付出的一切辛苦都得到了回报。阿门。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耶稣是第一个剧透者,他剧透了自己在未来的死亡,但是他还不够彻底;而流传最广泛的剧透者并不是我、罗姓朋友、祝姓朋友或者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人,而是一个巨大的团伙:他们每天靠剧透为乐,并在各地设置分部,让所有的人都第一时间被剧透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电视报》剧情简介栏目。


没有什么比推理和悬疑更怕剧透了,它们就想是雪人畏惧太阳一样畏惧剧透。我至今还记得我的第一次是在中学时。


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的一位初中女同学一个人在教室里安静地翻阅着书卷,齐耳的短发,细腻修长的手指轻轻搁在散发着香气的书页上。夕阳轻柔地照进来,把一切都涂成金黄色,蝉鸣声声。


我抨然心动,带着笑容走过去,向她问候:"你好。"她抬起头来,露出文静的微笑:"你好。"我注意到了书名是《十个小印地安人》。


"你第一次看?"


"嗯,刚开始看。"她有些羞涩地点了点头,面色微红。


"法官后来死了,但他是凶手"


我平静地说完,以后扬长而去。


而剧透党的敌人则是动作片。比如《虎胆龙威》系列,这几乎没什么可透的,人人都知道布鲁斯·威利斯最后会胜,但在那之前会被敌人打成狗。《007》系列也是没什么能透的,人人都知道他会在开头日一个女人,在结尾时日一个女人,在中间日许多的男人。至于《洛奇》系列,你剧透以后对方的唯一冷漠回应就是:" 哦,那家伙又上场了么?"


每一篇哲理性的短文,都会以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结束,我也不例外。这个故事很短,但是很悲伤--我保证它就和《读者》里的小故事一样感人肺腑。


故事的主角是我的一位朋友。出于隐私考虑,我不能透露李霁的姓名,姑且称他为A吧。A是个住在新疆的汉人,北京读书,每年回家要坐上五十几个小时火车。


有一次聚会,A在席间忽然感慨,说现在市面上没有任何一种电子娱乐设备能够支撑全程,所以他决定今年回家带一些耐读的书。我们问他选了什么书,A回答说《三国演义》。


"什么?你竟然还没看过《三国演义》?"


"没怎么认真读过……"A老实地答道,浑然不觉他已经唤醒了恶魔。


周围所有的人眼睛都红了,大家彼此对视了一番,一起对他笑眯眯地说:"你知道吗?诸葛亮后来死了。"


"我知道!"A完全抓狂了,他泪雨滂沱。


我从来没如此快乐过,原来《三国演义》也是可以剧透的。

编剧喜欢吃同一种巧克力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编剧Eric Roth也是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的编剧,大概编剧偏好的题材都类似,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一对青梅竹马的爱人,男的呆女的活,长大后各奔东西,男的浪迹天涯女的不甘平凡却又生活沉沦,后来女的陡遇剧变,二人又相聚一起。阿甘里飘过一片羽毛,本杰明里飞过一只蜂鸟。阿甘说,妈妈常教导我们,人生如一盒巧克力,吃到什么口味的永远难料;本杰明的结尾总结道,有的长在河边,有的遭雷劈,有的懂音乐,有的是艺术家,有的会游泳,有的懂纽扣,有的懂莎翁,有的是母亲,有的会跳舞。本杰明也只是吃到了别的口味的巧克力。所不同的是,阿甘是关于美国的电影,而本杰明是关于孤独的人生。

2009-01-05

Destiny Calls

收到了Ajira航空公司的来信,新推出了一种目的地未知的旅游方式,将在1月21日首航。



from welcome@ajiraairways.com


subject Get lost in the world with Ajira Airways: Ajiraairways.com


mailed-by server.leeleefilms.com




Welcome to the new Ajira Airways. We proudly present a new way to get lost in the world of travel. Visit AjiraAirways.com to book your business, pleasure or fate now! Check back soon for the opportunity to preview new adventures exclusive to our Ajira Airways travelers. The skies have no limit with our new and exciting destinations. Life's a journey, book it.




- Ajira Airways



而1月21日也是Lost 第五季开播之日。作为史上最lost的美剧,前面铺陈了太多太多匪夷所思的谜题,终于从第四季开始要逐渐解开(因为敲定只拍到第六季大结局),势必越到后面越好看。但愿编剧能维持高水准,使这个故事自圆其说。


Aijira航空公司和Lost的关系,可以仔细看以下这首宣传MV:



Aijira 的 logo 闪现了若干次。因为第五季的内容应该是关于获救的幸存者想回到小岛上去,估计他们回岛的方法会和这家航空公司有关,Aijira在印度语中就是小岛的意思。


在这个航空公司的网站http://ajiraairways.com/,还可以预定机票,不过怎么选都是显示已经订满。但是如果按以下信息预定:



Flight type: One Way


From: Los Angeles, CA


To: Guam


Departing: 1/21/2009


Select Flight: 316 11:30am


Adults: 10


Children: 0


Promotional Code: 112114111109111



就会成功进入选座位页面,虽然如此,无论怎么选,座位都是Not Available,不过在这过程中会有一些图像一闪而过。但是如果一直坚持,选到第36个座位,就会成功出现打印登机牌的选项。


网站上类似的彩蛋还有很多,具体可以参看:http://lostpedia.wikia.com/wiki/Ajira_Airways

2009-01-04

一晚三场

昨天晚上去电影院一连看了三场电影,但是很无耻地只买了一张票。带着深深的负罪感,在电影院从7点坐到近凌晨1点,这三部电影分别是 Yes ManTwilightMarley & Me,其上座率分别是十成,七成,二成,我对这三部电影的评分从高到低分别是 Marley & Me> Yes Man>> Twilight


Yes Man是冲着Jim Carrey去看的,虽然我万分喜爱Jim Carrey但也不得不承认Yes Man很一般。故事本质上很像 Liar Liar(大话王),大话王是说一个习惯性说谎的律师变成只能将真话的故事,而Yes Man是说一个习惯性说no的银行职员要凡事都要say yes的故事,但是比不上大话王的癫狂混乱笑点密集。毕竟大话王只是纯粹的搞笑片,而Yes Man之中还要掺杂些小励志小温情,其实我还是更怀念以前的Jim Carrey,在我眼中其对上一部纯粹的恶趣味电影还是2000年的Me, Myself & Irene(一个头两个大)。也许是往日巅峰很难重新再来,就像现在的周星驰再也拍不出《唐伯虎点秋香》一样。让我感慨万千的是Jim Carrey真是老了,额头上沟壑纵横,抱着Zooey Deschanel的情景活脱脱就是父女相拥。


本来没打算看Twilight,想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来着,但是场次不对。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品质平庸故事老套缺乏高潮的电影是改编自一本号称自Harry Potter后最受北美青少年欢迎的畅销书,而且还是前两周的票房冠军,不就是吸血鬼、狼人、人的三角恋么(而且这一集狼人小朋友只是一副我要拍续集的表情出来晃了晃),至今已觉不新鲜,也不是说题材旧就不能拍得好看,但是这部电影的素质实在乏善可陈,一群吸血鬼还不如一条狗好看(我是说Marley & Me)。


Marley & Me讲的是一条"无恶不作"的拉布拉多犬Marley与一对美国夫妇的故事。这对美国夫妇,男的是Owen Wilson,女的是Jennifer Aniston,他们新婚不久收养了Marley,Marley陪伴他们共同生活,基本上Wilson和Aniston演出夫妇缺乏火花,狗狗Marley成了唯一亮点,使得平淡的生活点滴充满趣味。与一般的宠物电影不同的是,Marley即非温顺善解人意或聪慧过人亦无甚英勇事迹,相反他简直就是一个不断制造麻烦的破坏狂,但愈是这样愈是显得Marley的可爱,对观众而言这自然有"幸好不是我养的狗"的幸灾乐祸成分,但是Wilson和Aniston视之为家庭重要的成员对Marley一直是包容不离不弃。我想,这除了反映美国人民对狗的喜爱之外,也体现美国人以家庭为核心的价值观:Marley作为了家庭的成员,忍受和克服他带来的麻烦和混乱亦属于家庭责任,就像不可能因为家里小朋友整天哭闹吵得你睡不着觉就要送给别人领养,毕竟再捣乱也属于家庭内部矛盾范畴。影片还是很感人的,据我观察,影片结束有不少妇女同志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2009-01-01

近期国产片改名真相

《叶问》:原名《咏春精武门》


《梅兰芳》:原名《邱如白:我和梅兰芳不得不说的故事》


《非诚勿扰》:这部更狠,是两部片子拼在一起,上部叫《相亲》,下部叫《走进北海道》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