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2

北京人艺的全家福


DSCN0605全家福


昨天去看话剧《全家福》的经历真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在前一天晚上发现票的日期错了,之前在学校订票我说要星期二的票接过来也没仔细看,结果前天晚上拿出来的发现时间是上周六的,只好打电话到首都剧场问,那边说这也没办法,所以只好又重新订了30元的票。然后是看完回来坐地铁,发现坐上了末班车,只开到积水潭就停了,没办法赶到西直门坐城铁,所以只好打黑车回的学校。不过这些小小的不顺利并不能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欣赏了北京人艺如此精彩的一场话剧,怎么样都是值得的。


DSCN0615首都剧场


这样的话剧觉得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从演员表演到剧场布置,各个方面都配合得恰到好处的。之前演员名单里只认得冯远征,而且是通过电影《天下无贼》里打劫的情节。看了才不得不佩服这些演员的表演,喜怒哀乐都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真是艺术家啊。《全家福》的情节主要是"描写居住在北京四合院中一个古建家族从建国前夕到新世纪50年的历史变迁",人物多(演员表上就列写了20多人),时间跨度大(50年的时间,分了七幕),情节也是起起落落,每个人物角色都被演绎得丰满立体,而且古建筑行业能和北京城的拆拆建建的命运联系起来,这确实是一幅"北京百姓的世俗生活画卷"。虽然算是正剧吧,但是里面的表演和对白很多地方都很幽默,而且北京味儿十足。


DSCN0600剧照DSCN0601剧照
DSCN0602剧照DSCN0604剧照


剧场的布景搭建得异常精美,看上去砖是砖瓦是瓦房间是房间四合院就是四合院,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非常的具体细致。整个四合院布景是可以旋转的,把四合院的门口转过来是一面砖雕影壁。舞台前面能升降,上面能吊幕布下来,开场的时候演员就是从下面升上来的,后面的大幕布画着老北京的城墙和古建把背后整个四合院布景都遮住了。而且道具的布置也很讲究细节变化,为了表现不同的时代特色,门上对联的内容一直在变化,还有一些小摆设都各不相同,非常的细心。


长久以来听过各种这样的说法:没去过长城就不算来过北京,没吃过烤鸭就不算来过北京,如此类推似乎还能列出一长串的名单。这样的话听多了,觉得北京就像是一份充满填空题的试卷,而且是少做任何一道题都要不及格,到底是那些不得不去照相踩个脚印的著名景点,还是全聚德的烤鸭和豆汁更能代表北京的味道,很难说清。北京是如此的博大和多面似乎很难选出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一如北京复杂的交通很难搞明白。上次去保利剧院,我说要搭地铁到"东 四十条",被北京同学取笑,原来正确的断句应该是"东四 十条"。其实这也不能怪我,北京那么大不可能都去过,就像某些北京人连地铁都没搭过几次(没错,我说的是pangolin)。虽然北京过于庞大而无法全面的把握,走遍每一寸土地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但是却可以把握韵味。像话剧里面对白说的,北京城是有自己的"气"的,她的历史生活气味声音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东南西北凝结成气,附着在那些古建筑,胡同,四合院,京片子,炸酱面里面。而这些气都能由一部话剧提炼表现出来,大概就只有北京人艺能做到吧。如果说没看过北京人艺就不算来过北京,我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说起来还是真想看《茶馆》,可惜要等到今年年末才上演,欸看不到了。


想想近来看的三场话剧,题材和形式都是如此的不同,有英国原版的,有现代时尚的,还有传统经典的,真是觉得人生骤然完整了许多。


No comments: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