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30

骆驼祥子


晚上去首都剧场看了话剧《骆驼祥子》。 继上次《全家福》,这已经是第二次来首都剧场看北京人艺的话剧了。


DSCN0935中国话剧百年


今年是中国话剧一百年,剧场偏厅有一个关于北京人艺的展览,可惜没什么时间看。这场是学生专场,座位坐得不是很满,很多人都往前挪了。 这次我好好看戏,所以没怎么照相,拍了几张效果也不太好。


DSCN0939场景舞台场景模糊照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名作,同样也是反应老北京生活的,所以京味儿很浓,我觉得这种感觉大概也只有北京人艺最正宗了。话剧版的《骆驼祥子》比起原著改动还是挺多的,由于舞台的限制所以剧情肯定是有浓缩删减的,还有就是人物形象也有所改变,主要是感觉虎妞的形象变得很可爱,看上去也不像那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原著的故事本来就是悲惨的,话剧作了修改,改得没那么惨了,像最后小福子就没有自杀,但是基本上所有人还是都被严酷的生活折磨的不成人形。底层的人们都是在痛苦挣扎,最后祥子喊了一声"盼着吧",像是留了一点希望,其实也只是无可奈何。不过整个三小时的五幕剧看完,感觉感染力和冲击力不如《全家福》那么的大。


虽说没有什么大明星参与演出,演员又很多是青年演员,不过水准还是很高的。尤其是演虎妞的王茜华,把那种精明强悍活泼直爽的形象演得很生动,实在太可爱了。其实全剧来说她作为女主角,基本上大部分戏都是围绕她展开的,主要都是看她发挥的了,而祥子的性格比较木讷憨厚,所以演员只要演出那种傻傻愣愣的感觉就可以了,所以没什么发挥的。还有演二强子的尹伟也是让人印象深刻,二强子是小福子的父亲,是一个老车夫了,形象很矛盾,为生活所迫要卖女儿还把老婆打死了,是那种蛮横不讲理粗暴以及迫于生计被逼无奈的,后来女儿被迫成了妓女,他彻底堕落了成了一个流落街头终日醉酒没钱才回家找女儿要的乞丐,那种落魄失魂的神情马上像是老了很多,则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了。我一直觉得他眼熟,查了一下发现是在《全家福》里演那个张副总的,那个帮大款跑腿千方百计想要把影壁买下来的人,是个完全反面的角色,感觉完全不同,而且那个角色的年龄是个中青年,真是演什么有什么的味道。另外像演刘四爷和老马这些年纪比较大角色的演员也都很有特点,倒是那一帮年轻车夫小六子小顺子铁蛋什么的,形象比较类似,分别不那么鲜明。


DSCN0937下雪逼真的下雪效果

舞台设计和上次《全家福》一样也是异常精致。一上来幕布拉开就是大雪纷飞的场景,纷纷飘洒的人造雪配合灯光再加上舞台的旋转,车夫拉着洋车在上面跑表现出那种夜晚顶着寒风拉车的情形,非常的有效果。《全家福》的场景通过旋转也就是能变换两个,而《骆驼祥子》的场景就巧妙得多了,中间的旧房子大院的布景能旋转出来至少四个不同的场景,而且背后的老城墙的场景也是可以上下的实景。一开始序幕刚刚从大兵手中逃跑回来的祥子从城墙上走下来全剧开始,结尾的时候为虎妞送葬的队伍又从城墙走出去全剧结束,也就是这么头尾呼应用了两次而已。同样对细节十分注重,第四幕虎妞和祥子和刘四爷闹翻后,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因为是新婚,所以红门帘和帖的福字都是新的,过了一年后两人生活落魄了,门帘和福字就换成了旧得有点发白的。


DSCN0947谢幕谢 幕

看完出来都快十一点了,只好打车回来了。想起话剧里面说的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拉洋车的都不敢拉车出城,祥子最初之所以会被大兵们捉去做苦力就是因为想着多赚点钱冒险拉了一趟城外的活儿才碰上的, 而当时他要拉车去的这个城外的人迹稀少的匪兵出没的目的地,就是--清华。


2007-04-27

杯子


DSCN0861杯子

守护兽


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和新007 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 主演的电影《金色罗盘》(The Golden Compass)预计今年底才会上映。虽然有Nicole的出演,但是由于又是魔幻题材的作品,有点审美疲劳,虽然这个"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的畅销作品《黑暗物质》三部曲的首部曲"号称"赢得过卡内基勋章和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监护人小说奖'等众多奖项"。而且预告片也拍得很没有吸引力。所以对这个电影没有什么期待可言。


不过在moviesoon.com上看到"《金色罗盘》官方网站新增了一个互动板块。你可以在这里创造自己的守护兽( Dæmon)"。好象还挺有意思的。


在小说的所创造的Lyra世界中,一个人的灵魂是以动物精灵守护兽的形态活在人的身体之外,伴随人的一生。一个孩子的守护兽可以改变形态,呈现出由孩子潜能启发的所有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人的性格天性,守护神将会固定在一个形态。守护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其性别通常和人的相反。


官网上帮你确定守护兽的方法就是做20条测试题,然后得到一只守护兽的初始形态。为了确保这个是你的真实内在性格,可以请一些朋友来做这个问卷测试,根据不同的答案守护兽会发生变化,直到12天后确定最终形态。


我做了一下,得到了一只叫做Athenestia的豹猫(ocelot),一个领导者,有责任心,谦虚,孤独,腼腆(A leader, responsible, modest, solitary and shy)。我把结果贴在了下面,有兴趣的可以做一做这个测试,给大家一个打击报复我的机会,看看12天后这只守护兽会变成什么。


http://www.goldencompassmovie.com/?21504





绿色拱廊


DSCN0808e


哥本哈根

没错没错,我又去看话剧了。这次看的是《哥本哈根》,王晓鹰导演,国家话剧院演出,在学校大礼堂的专场演出。因为是校研会组织的系列文艺演出活动之一,所以不对外售票,只要去万人地下的学生会领票就可以了。

之前听说《哥本哈根》是个现代实验剧,都是三个演员在对话,风格比较先锋,所以以为看得人不会太多。所以周一中午去领票的时候也就提前了十五分钟去排队,发现队伍还不算长刚刚从地下一层排到了一楼的楼梯口,发票开始后队伍挪到楼下才知道转过弯来是一条长长的走廊,黑压压的排满了人。工作人员也开始点人数,大概是要劝谕后面的人不要再排了,然后原来可以一人领两张的规定也变成了必须有两个学生票才可以领两张,导致我和小明只各领了一张。据pw同学说他第二天去领周四的票,情况更为热烈,从万人排了出来一直延伸到清西走廊的书店下面。充分说明大家其实是很热爱话剧的。

DSCN0821排队大礼堂前的排队人龙


晚上7点半开始,6点半就入场,6点我和小明去万人吃饭,特意兜到大礼堂前面瞄了一眼,发现已经队伍已经排到了大礼堂前的广场上,就赶去万人匆匆吃了个饭。再回来的时候发现队伍已经转弯到了西阶废墟,觉得还不算特别多,谁知道转到前面才发现队伍是分了两路,那边还排着同样长的队伍。惊喜地发现karl师兄就排在了前面两位,后来更惊喜的是他们多了一张票,我们就把pangolin叫了过来,真是便宜了这小子,多少人求不到票。后来进去之后发现了不少电子系的人,我们系热爱文艺的人就是多啊。

DSCN0833话剧百年纪念中国话剧百年


剧场的布置十分简洁和白,三张白椅,一颗光秃秃的白桦树,背景被一面白板墙围住,上面草稿般乱画了些公式和曲线,有两扇白门。表面上布景很简单,但其实变化也挺丰富的,两扇门一个打开外面是一片白桦林的布景,一个打开是小房间的布景,有梳妆台和椅子,白板墙上可以打上一整面墙的投影,剧中就用了四次播放原子弹爆炸影片,配合音效,效果还是很震撼的。

DSCN0838舞台简洁的舞台设计


《哥本哈根》这个话剧说的是海森堡和波尔1941年在哥本哈根的一次著名而神秘的会见。说著名是因为这次会见对后来的原子弹研究和战争进程有很大的影响,之后海森堡回德国继续主持核分裂研究,而波尔则到美国参与了曼哈顿计划。说神秘是因为海森堡和波尔本来父子般的师徒情和忘年交在这次会见后就中止了,战后他们对此的表述也口径不一,历史上没人知道这次会见他们到底说了什么。话剧中的三个角色就是海森堡,波尔和他妻子玛格丽特,三人在死后以鬼魂的形式重聚,他们也想探寻那次会面的真相,所以通过共同回忆和讨论试图将事件重演。但是他们在共同回忆和讨论的过程中,总是被争论和分歧而打断,然后又在自省中互相理解达到共识。所以这次会见被他们一再的重复,前后四次,每次都由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和探讨,直到最后真相仍然是处于"不确定"之中。

DSCN0839剧照三个亡灵的对话


剧中对哥本哈根会见的多种可能性都进行了探讨,其中心的争议人物无疑是海森堡,因为德国的原子弹计划是由他主持的,他拜见波尔到底是为了纳粹探听同盟国的原子弹计划或是寻求帮助,还是来向波尔请教一个伦理问题:"一个有道义有责任的科学家是否应该从事原子能的实用化研究?",之后德国没有制造出原子弹,这到底是因为海森堡能力不够,还是他从良知出发有意延缓了原子弹的研究,这些动机的区别并不影响历史事实但是得到的海森堡形象却截然相反。剧中的海森堡自认为他去拜见波尔的目的是要暗示他从道义上出发科学家是应该而且是有能力阻止交战的双方研制出原子弹的,但同时他强烈的想知道同盟国的原子弹计划也不肯放弃对核反应对的研究,他对波尔说:

我必须知道! 我必须做出决定! 如果同盟国正在制造原子弹,我为我们国家做什么选择呢? 你说过,人们容易以为弱小国家的国民们的爱国心会少些。是的,然而人们更容易错误地认为刚巧处在非正义一方的国家的百姓们会不那么热爱他们的国家。

这是他的人类良知和民族家国的矛盾。但是玛格丽特也向海森堡质疑说,他实质上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不可行的,波尔不可能知道同盟国的计划也更不可能在当时的环境下对海森堡充分信任,海森堡也明明知道无论会谈结果如何他回德国都不会停止核反应堆的研究,所以他的见面尝试对事态毫无影响,实际上可能他也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自己就是自己观测的盲点,所以即使他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带着深深的道德责任的煎熬,那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炫耀,用玛格丽特的话说就是:

他渴望着让我们知道他正负责某项生死攸关的秘密研究。尽管那样 ,他依然保持着高傲的道德独立 ,这种执着是如此著名以致盖世太保时刻监视着他。这种执着是如此成功以致今日还拥有一个重大之极的道德困境来面对。

也许就像薛定谔的猫生死不定一般,人的真实想法同时处于多种叠加的状态,是无法得知的。但是不同的观测者却能解读出不同的结果,即使客观事实是同样的。海森堡对原子弹爆炸所需原料的临界质量估算偏大,这样一个事实可以解读为他的失误使得他从一开始就放弃了研究,也可以解读为他根本没想过要制造原子弹所以根本没进行这样的计算。所以可能即使了解了见面的内容,但是人的内心想法依然是不确定的,但这些不确定性并不影响结果以及事件的意义,像全剧结尾时的对白所说:"一切得以幸免,非常可能,正是由于哥本哈根那短暂的片刻,那永远无法定位及定义的事件,那万物本质上不确定性的终极内核。"

这个话剧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晦涩难懂,虽然有一些关于量子物理的内容,稍微对测不准原理和薛定谔的猫有些概念,理解剧中对白就没什么问题了,还有些关于核裂变的原理对白已经讲解得很险浅易懂了。虽然剧情是有时空交错的成分,不过脉络也很清晰。国家话剧院的演员水平确实是高,演得感情丰沛很有感染力,两个小时的长度都是三个人的谈话,对白量很大,而且都是大段大段的书面语,没有一定功力是没办法演得好的。

DSCN0840谢幕演员谢幕


演出结束谢幕的时候,导演王晓鹰上台,他说他从长安大剧院赶过来正好赶上了结束,就上来了。他说一般演出前他都会先做一下背景介绍,但是这次有事没办法赶到,同时也觉得面对清华的学生是不需要多此一举的。确实,毕竟大都是学工科的,这一点物理常识还是有的。介绍演员,饰演海森堡的梁国庆和玛格丽特的杨青都是国家一级演员,演波尔的何瑜则是"优秀的年轻演员",导演说虽然波尔是海森堡的师长但是实际中的何瑜比梁国庆要年轻十岁。导演说这已经是这个话剧第98场演出了,每次结束都会留下来和观众交流交流。然后就交流了半个多小时。

DSCN0848介绍演员王晓鹰导演介绍演员


记录一些点滴:

  • 王导演说这部剧其实是反应了这些科学家灵魂上的自省,而这种自省的精神是中国文化中所缺乏的。
  • 王导演说这个剧第一幕比较煽情,让大家觉得海森堡是一个好人,但是后来又颠覆了这一点,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其实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但是通过这种多角度的呈现交给观众思考,才能尽可能的还原真实。
  • 有观众问导演,如果他可以通过杀害一个无辜的人来拯救千万人,会怎么选择。他说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因为如何认定这样做一定能拯救千万人,如何能认定杀的人就一定是对的,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而不是选择题。他这么说实质上是回避了问题,但是还挺有技巧和风度的。
  • 有人问梁国庆是怎么理解海森堡这个角色的,他说海森堡的自传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现在世人对我海森堡的态度已经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怎么说,你们可以看看我前后的行为是不是具有一致性。看来梁国庆还是偏向于认同海森堡的,不过从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演员揣摩角色是下过功夫的。
  • 梁国庆说他觉得一个好的演员必须是敏感的,他的心有永不愈合的伤口,他感受到的痛苦应该十倍于常人,感受到的欢乐也必须十倍于常人,这样才能演得好。而且话剧不同于电影,演员每演一次都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
  • 观众问中间有一段演员都走到那有梳妆台的布景里喝水抽烟是什么用意,王晓鹰说那个其实就是幕间休息,但是他又不想打断戏的进程让观众到处走动去上厕所什么的,所以他索性就把演员的休息也设计进了剧里,这样也能让好奇的观众知道演员在休息室里到底做些什么。然后他说,其实休息时演员的动作和走位也是设计过的,旁边何瑜补充说,导演连我们喝几口水都有规定。哈。


《哥本哈根》真是一个不错的话剧,能带给人很多思考。让我流水帐又写了这么长。

附:

  1. karl师兄的评论和感想
  2. 哥本哈根的中文剧本
  3. 哥本哈根的英文剧本

2007-04-12

如何twitter出六个以上汉字


Twitter这个词本意是叽叽喳喳的鸟叫,引申一下可以指一个人说话唧唧歪歪。对于一个人唧唧歪歪是不大可能少于六个汉字的,所以我这里不是要教大家如何唧唧歪歪,而是要说Twitter.com这个网站。"Twitter是一个有趣及实用的,基于组或朋友之间的实时信息系统"(可以看看这篇使用介绍:译文:Twitter新手手册),简单来说它提供的服务就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你把只言片语发上去,可以与人交流。


Twitter.com


说实话,这个服务我看起来缺乏吸引力,但是它却发展得异常火爆(甚至得到了businessweek的报道:Twitter: All Trivia, All The Time)。出于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我还是去注册试用了一下。别的先不说,发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发超过六个中文字的话,下面是我用gtalk和twitter的一段对话:(twitter没有回应的话就是默认发送成功了)



foxbok:
一二三四五六七


twitter:
Sorry, we didn't understand your message. Try again?


foxbok:
一二三四五六



虽说twitter只允许你只言片语有字数限制,但是它的英文字符限制是140个,没理由中文就限定为6个,而且有的情况下是可以发出超过六个中文字的。这就有点诡异了,难道twitter也要考验rp吗?


后来经过我的片面研究,发现要发出超过六个中文字,必须在其中包含空格。也就是说"一二三四五六七"不能发表,但是"一 二三四五六七","一二 三四五六七"可以,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用gtalk来发言的话,如果你在开头或者结尾加空格的话,会被gtalk默认吃掉,所以仍是会发送失败,而用web方式发表就没有这样的问题。由于是片面的研究,所以我也不知道其所以然何故如此以及这个解决方法的原理,而且我做的测试十分有限,所以这个方法是否在所有情况下有效我也不知道。


用到现在我依然觉得twitter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虽然发布一些简短的句子挺方便,对于保存灵光一闪的想法有些帮助。不过这个毕竟是"实时信息系统",只有一个人自言自语还是缺乏乐趣的,所以我想大概是因为我在上面的好友太少了,虽然后来成功忽悠到windrok、小明、pangolin一起用,但是这么少的人还是太缺乏交互性了。不过twitter倒是有一个很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和IM(即时通信软件)结合,目前支持aol,gtalk或jabber,我是用gtalk的,就是在gtalk上添加twitter@twitter.com作为联系人,对这它说话就相当于在twitter上发布消息。所以虽然我觉得它没啥吸引的地方,但是既然用起来如此的方便,用用也无妨。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无法把一项服务做得特别吸引人,那就把它做得特别容易使用吧。


北京人艺的全家福


DSCN0605全家福


昨天去看话剧《全家福》的经历真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在前一天晚上发现票的日期错了,之前在学校订票我说要星期二的票接过来也没仔细看,结果前天晚上拿出来的发现时间是上周六的,只好打电话到首都剧场问,那边说这也没办法,所以只好又重新订了30元的票。然后是看完回来坐地铁,发现坐上了末班车,只开到积水潭就停了,没办法赶到西直门坐城铁,所以只好打黑车回的学校。不过这些小小的不顺利并不能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欣赏了北京人艺如此精彩的一场话剧,怎么样都是值得的。


DSCN0615首都剧场


这样的话剧觉得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从演员表演到剧场布置,各个方面都配合得恰到好处的。之前演员名单里只认得冯远征,而且是通过电影《天下无贼》里打劫的情节。看了才不得不佩服这些演员的表演,喜怒哀乐都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真是艺术家啊。《全家福》的情节主要是"描写居住在北京四合院中一个古建家族从建国前夕到新世纪50年的历史变迁",人物多(演员表上就列写了20多人),时间跨度大(50年的时间,分了七幕),情节也是起起落落,每个人物角色都被演绎得丰满立体,而且古建筑行业能和北京城的拆拆建建的命运联系起来,这确实是一幅"北京百姓的世俗生活画卷"。虽然算是正剧吧,但是里面的表演和对白很多地方都很幽默,而且北京味儿十足。


DSCN0600剧照DSCN0601剧照
DSCN0602剧照DSCN0604剧照


剧场的布景搭建得异常精美,看上去砖是砖瓦是瓦房间是房间四合院就是四合院,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非常的具体细致。整个四合院布景是可以旋转的,把四合院的门口转过来是一面砖雕影壁。舞台前面能升降,上面能吊幕布下来,开场的时候演员就是从下面升上来的,后面的大幕布画着老北京的城墙和古建把背后整个四合院布景都遮住了。而且道具的布置也很讲究细节变化,为了表现不同的时代特色,门上对联的内容一直在变化,还有一些小摆设都各不相同,非常的细心。


长久以来听过各种这样的说法:没去过长城就不算来过北京,没吃过烤鸭就不算来过北京,如此类推似乎还能列出一长串的名单。这样的话听多了,觉得北京就像是一份充满填空题的试卷,而且是少做任何一道题都要不及格,到底是那些不得不去照相踩个脚印的著名景点,还是全聚德的烤鸭和豆汁更能代表北京的味道,很难说清。北京是如此的博大和多面似乎很难选出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一如北京复杂的交通很难搞明白。上次去保利剧院,我说要搭地铁到"东 四十条",被北京同学取笑,原来正确的断句应该是"东四 十条"。其实这也不能怪我,北京那么大不可能都去过,就像某些北京人连地铁都没搭过几次(没错,我说的是pangolin)。虽然北京过于庞大而无法全面的把握,走遍每一寸土地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但是却可以把握韵味。像话剧里面对白说的,北京城是有自己的"气"的,她的历史生活气味声音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东南西北凝结成气,附着在那些古建筑,胡同,四合院,京片子,炸酱面里面。而这些气都能由一部话剧提炼表现出来,大概就只有北京人艺能做到吧。如果说没看过北京人艺就不算来过北京,我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说起来还是真想看《茶馆》,可惜要等到今年年末才上演,欸看不到了。


想想近来看的三场话剧,题材和形式都是如此的不同,有英国原版的,有现代时尚的,还有传统经典的,真是觉得人生骤然完整了许多。


2007-04-08

再说说艳遇


话说前天晚上艳遇回来时间比较晚了,挺累的,所以只是撂下了几张照片没有详细汇报。以至于有些群众认为我是搞标题党骗点击,那真是用"阴暗潮湿"的心理来揣度我了,为了以正视听我决定再说说那天艳遇的遭遇。


话说那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傍晚,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叶发芽的气息,天空上漂浮着橘红黄绚烂的云朵,噢,这样一个四月初春的夜晚呵,还有什么比发生一场艳遇更美好不过的事情呢。带着这样的美好憧憬出门坐地铁来到保利剧院,七点半表演开场。"欢乐的时间过的特别快",回来的时候坐上的是最后一班城铁,已经是晚上11点了。这个就是整件事情的经历了。


过程讲完了,接下来随便说说看话剧《艳遇》首演的感受。我觉得整个话剧的娱乐性挺强的,看完也觉得轻松愉快。回来后有人问我觉得孟京辉的风格如何,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我是第一次看他的作品,第二次看话剧而已,有什么深度啊思考啊的东西我确实看不太出来,所谓"将城市孤独的情感、冲动放大,描述的是城市男女在冰冷异样的水泥丛林中的感觉"确实是有这样的氛围,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的设定更多的是属于一个背景和基调的设定。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孟京辉的风格,但是我是知道什么是周星驰的风格的。我在里面至少找到三处和《喜剧之王》一样的桥段,一是开始的时候夏雨假装老板和同事们闹的时候玩的游戏就是喜剧之王结尾花絮里面李力持和张伯芝吴孟达玩的游戏,一是服务员对高圆圆和陈明昊推来推去不肯下单时说的"几十岁的人了,几十块钱还推来推去"用的就是喜剧之王里外卖仔的对白,还有就是后面忘了谁说的,笑的时候应该像俄国戏剧理论大师斯坦尼斯列夫斯基说的从外到内再从内回到外的,这个也是周星驰的经典对白。所以说,确实很喜剧。


DSCN0510
DSCN0511


也许是我资历浅没见过世面,但是我确实觉得这个话剧幽默而搞笑,何必要深究那么多东西呢。像周星驰教导我们说的,正如不能以为菠萝包里面就一定有菠萝,也不能因为孟京辉是先锋实验导演,所以都一定要先锋实验一样。同样也不能因为我把msn签名档改成今晚艳遇、gtalk签名改成an exotic encounter tonight,就以为我是去泡mm了一样。我觉得这种用某些关键词来吸引注意力,让人产生错误的心理预期,就是所谓标题党的力量所在,也许你是觉得受了欺骗,但其实是自己误导自己。也许现代人注意力是如此涣散,非要用这样的方法来做宣传。


DSCN0560剧照2DSCN0558剧照


比如说艳遇的剧情介绍:



作为一个小职员,你将如何选择?
你是跟你的老板抢同一个女人?还是跟你的女人抢同一个老板?   
你想要的艳遇,可能不是在公园的长椅上,恰恰是在你自己的床上。   
针孔摄像机下,她的秘密再难保守,最后的爱情已被定格。   
他在自己的床上发现了一个女孩,这就是艳遇。但这个女孩自杀了。



一眼扫过,头脑中闪过艳遇,床,针孔,自杀,这样的关键字。感觉上觉得是三角恋和偷情的故事,但是其实更多是都市职场生活,因为那个老板角色是如此的mean和ws以至于很难相信高圆圆这样清纯的角色会爱上他,所以更多是在看夏雨这个小白领被挤在中间的反应。而且关于针孔的情节更是无关痛痒的纯搞笑一幕,就是说另一个小职员来找夏雨饰演的小职员说,我在你家装了针孔,拍到了老板的偷情,可以升职加薪了,夏雨说对啊,可以升职加薪了,来,给我吧,然后他接过录像带就把它毁了,针孔摄像的作用就此结束。不过这位小职员的表演和对白确实非常可乐,眼看自己的录像带被毁,他说,"难道你不知道聪明的人会有备份?",导致夏雨一时崩溃一拳把他打翻在地,他又撑地坐起,"可惜我不是!",这个教训告诉我们重要的数据一定要做好备份。


再比如说海报上,演职员表上面列的名单:



领衔主演:夏雨 高圆圆
导演:孟京辉
编剧:廖一梅
演出:中国国家话剧院



还有另外九名演员和一个摇滚band连名字都没有提,都用中国国家话剧院指代了。但是主演应该还包括饰演老板的陈明昊,他的戏份比高圆圆要多,而且感觉高圆圆在这个话剧里面也是花瓶性质的,期间印象最深的表现就是她自杀昏厥后被夏雨摁在浴缸水里然后猛的一甩水珠划出的华丽弧线。还有编剧里面其实还有史航,最后孟京辉出来介绍演职人员的时候才知道,而且史航是坐在观众席,没有上台,不知道为什么海报里面没有他的名字。


DSCN0518DSCN0553剧照
DSCN0537铁柜DSCN0551旋转舞台


不过,大型音乐话剧这个宣传还是相当贴切的。舞台和设计果然是很大型,以前来保利看过一次音乐会都不怎么觉得,这次坐在二楼边上的包厢才觉得舞台原来是这么大,上面放了那么多东西还是显得很空旷,距离观众席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以至于夏雨这样的飞牌高手站在舞台边上飞扑克牌也只能刚刚好打到观众席),所以在二楼基本上就是能看到一张脸的轮廓,样子和表情是看不清的,而且因为是在边上,边上有一部分被挡住了,不过所幸不是乐队所在的那一边。舞台的机动性很高中间的场景是可以旋转的,灯管和幕布可以吊上吊下,有各种灯光和投影。巨大的立方体框,两侧的铁柜墙,从天而降的吊床,变换的投影背景,屏幕乱闪的电视机阵列,确实也体现了"当代都市的未知感"。音乐方面也做得很不错,毕竟有一个band在后面现场演奏兼配音(比如说摔东西的声音),只是唱歌的部分什么都听不清,位置不好的影响,不过所幸唱得不多,而且估计由非专业人士演唱效果也是有限的。


由于是首演,全都坐满了。而且大家也挺激动的,完场的时候大家纷纷拿出之前隐藏的相机用闪光灯拍照,旁边一个女生大概是激动过头了导致手抖得厉害把手机从二楼掉了下去。出来之后,还有电视台捉人采访,捉到了我的两个同学,据说一个中央台一个北京台。为这次艳遇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DSCN0568谢幕2

孟大导演京辉在演出结束后上台致辞说,新华字典有记载,艳遇是指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不期而遇。所以如果还有人看了之后还觉得我是故意把看话剧《艳遇》说成是艳遇在搞标题党的话,我只能说那是因为你们文化生活太贫乏了,话剧其实是很美好的。 而且看话剧是如此的攒rp以至于我回来之后又收获一个ad,所以我决定下周二再去看一场北京人艺。


2007-04-04

谷歌也出拼音输入法


谷歌拼音输入法


今天谷歌推出了自己的拼音输入法


谷歌是Google中国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有很多人不喜欢觉得还不如股沟。不过我觉得叫这样的一个名字,倒是可以提高辨识度,不然很多人分不清这Google.cn和Google.com的区别,虽然表明上是子母公司的关系,但是我觉得有时谷歌更谷歌些而不是更Google些,比如说Google的"没有可以显示的页面"到了谷歌就变成了" 据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比如说Google Map到了谷歌就变成了地图(http://ditu.google.cn/)。Google的东西转成谷歌后似乎都有被阉割了的感觉,难怪大家热爱Google的同时,却并不妨碍对谷歌的鄙视。


虽然Google在世界上是搜索引擎的老大,但是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却比百度要低得多[用数据说话,请看这两份报告:CNNIC的正望资讯的]。在市场上拼不过人,除了所谓的Google优势在中国国情的照耀下发挥不出来的尴尬外,在中文网页搜索方面Google确实比不上百度和搜狗,虽然它的排序算法好以质取胜,但是要是网页根本都没抓取算法再好也搜不出来,更何况排序这个东西很多情况下也是见仁见智的[可以试试搜狗搞的 比比看]。而强龙不压地头蛇的结果就是强龙要开始跟着地头蛇学,比如说最近谷歌推出的导航热榜都似曾相识,然后今天又推出了拼音输入法,怎么看都觉得是在学搜狗(看,我终于提到拼音输入法了)。


一个搜索引擎去搞什么输入法听起来似乎是个颇不务正业的事情,不过搜狗拼音输入法的成功推广确实很成功的改善和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以前搜狗给我的感觉就是个搞流氓软件的,而从用了搜狗拼音之后,开始对搜狗的印象大为改观。一个输入法软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我想是因为这个软件确实做得好,用了之后我很快就抛弃了别的输入法,这能让人感觉到背后是一个有创意有诚意的专业团队(据 sillypig同学介绍他们计算机系去搜狐的很多,搜狐总部就在清华东门外面,去那里工作确实方便啊,不过谷歌总部也是在南门旁边。。。),然后就自然去关注搜狗的其它东西,比如说 搜狗实验室里面有些有趣的东西,比如说搜狗网页搜索3.0,所以我现在搜中文内容多数是用搜狗而不是百度。可见用输入法来推广搜索引擎,作用还是可以很大的。


现在谷歌推出了自己的输入法虽然是跟风,但是我觉得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后发制人把搜狗比下去。在谷歌拼音的主页上,"聪明的谷歌"自己列出的五大特色是:



  • 智能组句:选词准确率高,能聪明地理解您的意图,短句长句都合适。

  • 流行词汇:整合互联网上的流行词汇、热门搜索一网打尽,词组丰富强大。

  • 网络同步:您可以将使用习惯和个人字典同步在 Google 帐号,一个跟您走的个性化输入法。

  • 一键搜索:拼写输入的同时轻点一键即可快捷搜索。输入法结合搜索框一举两得。

  • 英文提示:打英文时只需输入前几个字母,输入法自动提示您可能要找的单字。


乍一看确实没什么新鲜的。像智能组句和流行词汇这种应该是一个好输入法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像搜狗拼音的主页上的介绍也有"超强互联网词库,无所不包"和"先进的智能组词算法,首选词准确率第一",而且似乎谷歌的词库还是盗用搜狗的[ 铁证:谷歌输入法盗用搜狗输入法词库]。像一键搜索和英文提示这两个功能,虽然搜狗拼音还没有,不过实现起来也是很简单的事情,这两个功能,一键搜索还是要弹个浏览器窗口出来且只能搜首选字也不觉得有多方便,不过英文提示还挺好用的。其实最关键的是网络同步这个功能,一个"跟您走的个性化输入法"。一般人打字都有特殊的词组,比如说人名,或者偏爱的字,比如说我喜欢用"圡"代替"土"用"欸"代替"唉",这些词组字库再强大也是不可能有的,每次都要自己先输入一次之后让输入法记住以后才能顺利的打出来,这样用户自己的字库越积累越多就越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所以输入法都是越用越顺的。一般输入法要设置导入和导出自定义字库的功能,就是用户如果换了计算机可以方便的把自己的使用习惯转移过去。而谷歌拼音的网络同步的功能,也就意味着可以不用再费事导出导入了,无论在哪一台机器上用都一样顺手。以此再展开联想一下,谷歌甚至可以把各种专业字库做成可供选择的模块让用户自由加载,昨天 不许联想上有一篇"一个输入法的死掉"里面提到一个叫黑马的付费输入法软件的选词正确率比较高,特别是对于古诗文都能整句打出来,其实这个只要字库做得足够大就可以实现了。 黑马输入法可以正确打出《红楼梦》里面惜春的诗《文章造化匾额》但是其代价就是"400多兆"的庞大安装文件,我想整句打出《文章造化匾额》的人应该很少很少,即使有也应该有不少是在做这样的测试吧。虽然一个能收录全唐诗全宋词红楼梦的输入法听起来确实很有文化,但是实际上里面的冗余度是如此之高也太浪费了,虽然现在硬盘便宜量又足。而且我想一个学文的可能会想到要打《文章造化匾额》,而对一个学工科的人来说能正确打出"离散余弦变换"这样的词应该更方便一点,所以如果能让用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专业字库组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会更吸引一点。不过话说回来把这些字库做出来也挺麻烦的而且成本应该也不低,所以其实可以考虑搭建一个平台让热心的用户来贡献和建设。当然,这又是一个更遥远的设想了,不过可以看出一个简单的网络同步功能里面其实蕴含着很多种可能。


但是这个简单的网络同步功能搜狗实现起来似乎有难度,因为Google有Google帐户,搜狗没有。而且Google账户整合了Google的一系列服务,包括gmail,gtalk,reader,blogger,相册等等,搜狗要是想出网络同步除了自己新搞一个搜狗账户之外就只能和搜狐邮箱挂钩了。虽然现在一个刚推出的谷歌拼音是1.0.15.0比起现在已经开发到3.0公测版的搜狗拼音来说肯定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这些功能上的差异都是可以逐渐改进而缩小的,而且现在搜狗拼音开发到3.0感觉注意力已经偏向于换肤这种花哨的不实际功能,可能也是觉得别的方面再难有什么大的突破了。但是谷歌却有Google 帐号同步这样一个搜狗一时所无法完成的功能。


而且谷歌还有一个搜狗所无法超越的优势,那就是品牌和口碑的力量,今天不过是谷歌拼音推出的第一天,引发的讨论和报道就已经那么多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兴冲冲地下载来试用。这样的优势确实是花再多的钱做广告也买不来的。


2007-04-01

风继续吹

这个版本的风继续吹来自是张国荣告别演唱会的专辑,1989年他决定离开乐坛而连开了33场告别演唱会,其中最后一场录音出了这张唱片。

风继续吹应该是张国荣最出名的一首歌,这是他的成名曲。想起这首歌是因为我对这首歌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只出现过一次,在我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但是有什么特别我又说不清楚,而且当时确实又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只是多年前还是中学时代,一个普通的夏天晚上听到了电台里在放这首歌,然后就被这首歌击中了。也许是各种普通走到了一起发生了特别的反应,然后被我恰巧撞上,这种情况的出现自己无法控制。而在那之前,我对张国荣的歌曲了解仅限于两首歌,风继续吹和Monica,而前者只是知道有这样一首歌却并未听过,而后者是因为当时大家都会唱"Thanks Thanks ……Monica"。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谁能代替你地位"是大家都会唱的一段

所以在被击中的那个晚上之后,我托同学买一张CD,给他提的要求就是这张唱片里面要有风继续吹和Monica这两首歌,所以后来我拿到的是一张质量颇为低劣的杂锦精选集。但这不妨碍我把这首歌一遍又一遍的听,甚至还背下了歌词,而我听歌是没有记歌词的习惯的,除了国歌之外能完整记下来的大概只有这一首了。但是即使重复听了那么多遍,听得我对这首歌充满了热爱充满了感慨,但是都没能再现那种被击中的感觉,以至于这是一次怎样的击中我也逐渐模糊了起来,不过这样就没有了李敖所说的"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的危险。我在想也许我不是在找回那种感觉,而只是对那种感觉的怀念,就像怀念里面唱的那样"也许喜欢怀念你,多于看见你"。

四年前,张国荣跳楼自杀后没几天就是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典礼。当时的香港,经济不景,电影世道低迷,又有SARS疫情的阴影笼罩,一片愁云惨淡。大概是为了不让本该欢乐的颁奖庆典变得太伤感,大会没有安排什么特别节目,只是开场时由四大天王清唱了一曲当年情。之后也有点刻意避开的感觉,所以整场气氛有点怪。

当年情是电影《英雄本色》的主题曲,这部电影里其实给张国荣的发挥并不多。不过,在我眼中最经典的对白是张国荣饰演的宋子杰和狄龙饰演的宋子豪的一段对话:

杰:唔好叫我阿傑,叫阿Sir!
(不要叫我阿杰,叫阿Sir!)
豪:阿Sir, 我冇做大佬,好耐喇!
(阿Sir,我不做大哥好久了!)

而不是周润发饰演的Mark哥说的"我發誓,唔會再俾人用槍指住我個頭!"(我发誓,不会再让人用枪指住我的头)。因为最早看英雄本色的时候,还只是当作一部普通香港枪战片,而枪战片中的装酷斗狠的对白是如此之多以至于Mark哥的这段话并不显得很突出。而在意识到这部电影是经典之前阿杰和豪哥这段对白就已经让我觉得很经典了。

后来《英雄》获得"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得奖者和田惠美没有出席,特意让领奖人带话,她很怀念张国荣先生。

风继续吹。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