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6

我的《伤城》着眼点


我看电影的时候喜欢走神,走到一些零零碎碎的地方。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反而会更注意一些。


看《伤城》,走了走神,注意到了以下几处地方:


注意到里面演陈伟强的是黎耀祥。他参加电视剧演出比较多,像TVB的《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在电影里则多是做做配角,定位也多是一些搞怪搞笑的人物,早期的像《爱你爱到杀死你》里的变态歌迷。留意到他,是因为《伤城》里面的这个配角实在是太配角了,除了没有对白,出现也多是在案件重演的镜头里或是案件档案上的大头照上,完全磨去了个人风格,莫非是在尝试转型?也想起去年他在郑保瑞的《狗咬狗》里正正经经的演了一名警察。不过这两部电影都是寰亚(Media Asia)出品的,大概他跟寰亚关系比较好吧。还有就是演文叔的尹扬明,也是小配角,对他上一个印象就是在彭浩翔的《伊莎贝拉》里演伊莎贝拉的真正生父,那个同样也是寰亚出品的。不过尹扬明是有黑社会背景的,出来客串可能只是玩一下吧。


注意到徐静蕾在里面用的笔记本是SONY,给了个颇为明显的镜头,以为是赞助商广告,在片尾的字幕里面居然没有找到,不应该呀,同样是电子产品舒琪在图书馆玩任天堂的时候就没给任天堂的商标一个镜头。实际上片尾字幕根本就没有鸣谢赞助商的内容,这样的字幕现在实在少见,难道没有赞助商?即使都是友情帮忙的,那也要谢谢一下吧。看来是保利博纳作内地发行出的版本字幕不全。所以这样就少了电影里找广告的乐趣了。有些电影广告比较明显不用找,比如说冯小刚的《手机》一看就是MOTO赞助的,甄子丹的《龙虎门》一看就是Nokia赞助的,有些就比较隐晦则需要从字幕里得到印证才有乐趣,比如说刘镇伟的《情癫大圣》里面蔡卓妍在妖精村给谢霆锋擦药油,我当时就想,这个不是那个某某牌子的跌打油吗,后来坚持看完片尾字幕果然在赞助商里面发现了那个牌子。再比如周星驰的《破坏之王》周星驰送给师傅吴孟达一只旧手表,吴孟达看不起,周星驰补充说,这个是Swatch喔,当时看的时候没有反应过来,后来在字幕里面看到赞助商有Swatch才明白那句是广告词。所以字幕做全面详细一点,和电影内容对应起来,这样才能相映成趣。


注意到金城武和舒琪在澳门查资料的地方和《无间道II》里面倪氏家族的聚会场所很像,大概是同一个地方。每一个导演在自己的城市拍电影肯定有自己喜欢的地方。比如说要问杜琪峰最喜欢的餐馆是哪里,毫无疑问是"有骨气",在他的好几部电影里面都出现过,《黑社会》里梁家辉一句"七点钟,有骨气餐厅!讲完了讲完了"完全就是广告词,在杜做监制的《天生一对》里面好不容易换了一个"德米"餐厅,一查,发现还是"有骨气"旗下的食店。


从这些我注意的无关痛痒的细节来看,我看电影似乎是有点本末倒置了,用毛泽东的话来批评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不然,我还是有从整体入手把握《伤城》的,所以下面我重点说说森林。


我觉得整部电影来说是一个酒广告。我是不喝酒的人,连我也感受到了这一点,我相信对于喝酒的人来其中的诱惑应该很难抗拒吧。特别是喜欢威士忌的人,看完之后肯定忍不住要来一杯威士忌加冰。不过我不懂门道,所以看不出他们喝的酒是什么酒,以及有什么讲究,只是觉得剧情是贴着酒精发展下来的。一开始已经从威士忌的历史来源开始介绍了,然后又借此抒发人生道理。像"酒的好喝是因为它难喝"这样的台词是出现两次前后呼应,梁朝伟和徐静蕾说的时候脸上也是一副"注意!我下面这句话是经典对白"的严肃认真,如此来推动剧情进展深化人物性格转变。当然,除了威士忌,还有啤酒,红酒和香槟,凭记忆数下来有,金城武和线人喝啤酒,金城武和徐静蕾喝红酒,金城武和舒琪喝香槟等等等等。结尾也是从金城武再度醉酒回到医院而展开的,说明喝酒是一条贯穿全片的线索。


演员们喝酒的姿态直接反映了他们在影片中的表现,梁朝伟用威士忌来打比方说人生道理,最早教金城武开始喝酒,显然是酒龄深厚品味较高是最会喝酒的人,但是片中却喝得最少,说明梁朝伟作为这里面最好戏的人实际上没怎么好好发挥,其实这种呆呆木木的演法找黎明来已经可以完全胜任了;金城武本来不怎么喝酒,后来受了刺激,开始酗酒,老是醉,说明金城武作为演技本来不怎么样的人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演得那样(不过他长得帅已经足够了);徐静蕾应该也是很会喝酒的,这个从她私藏红酒就知道了,不过她去找金城武喝威士忌的时候则属于硬喝了,虽然喝得豪爽,但是姿势勉强,而且皱起来的表情也不好看,显然她不会喝威士忌,说明徐静蕾不适合演这类角色发挥不好甚至做花瓶也失败了;舒琪是可爱的啤酒女郎,根本就是卖酒的,她说"人生有个真正朋友"这句经典广告词的时候,指的是生力啤,不是金城武,所以说舒琪其实是电影里面表现得最恰如其分发挥得最自然最好的,很难想象如果《伤城》如果没了舒琪将会是怎样死气沉沉的一座城。我知道还有杜汶泽没说,他在片中有喝酒吗?我倒是不觉得,倒是有误喝了下药的汤而晕倒,在酒吧里醒来梁朝伟和金城武骗他说刚才喝醉了,这如果能说明什么问题的话,那大概就是想告诉杜汶泽不要以为傻头傻脑和有了啤酒肚的就能演好傻头傻脑的中年警长,看起来一样的东西实际感觉是不一样的。


说了上面这些可能会有人认为我不喜欢《伤城》,其实是误解啊(何况舒琪演得那么好,怎么讨厌得起来),我只觉得评说《伤城》的东西已经那么多了,再多说也没什么新意了。我不是说要各自诠释,只是觉得大家着眼点可以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伤城》这个名字起的好,《伤城》之"伤",一字四韵,伤,殇,商,觞。有的人说要"带着自己的伤口"去看,有的人要讨论"某某某到底怎么横死的",有的人问"商城?是不是人大对面的当代啊",我想要知道赞助商有哪些酒厂,顺便抗议一下片尾字幕太简陋。大家各取所需,自得其乐,不也挺好吗。


至于那个又跟踪又放火的戴帽子歹徒是怎么回事,我觉得挺明显的,看的时候倒是没怎么注意,后来发现有不少人在讨论。不过如果这篇文章是说这个问题的,恐怕会招致某些痛恨剧透的人的痛恨。还不如这样灌灌水,无聊是无聊,但是无害。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不错,你的point挺特别的。不过对杜汶泽的评介不认同。

  said...

我是觉得杜在用自己的套路演戏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