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7

侨都旋转西餐厅


侨都


侨都顶楼的旋转西餐厅应该是江门最老牌的西餐厅了,小的时候能来吃一次是很高兴的一件事情。


旋转餐厅一个小时转一圈,能环视大半个城市。


老城


天黑了会点上蜡烛,很有格调。以前一直记得是玻璃罩的烛台,这次换成了玫瑰烛台。


餐厅


烛台


坐定都会倒上一大杯红茶,服务员很殷勤地添茶水,所以每次来都会不自觉地喝上好多。


红茶


基本上像我们这种没什么讲究的人,去西餐厅吃东西的基本格局是每人要一个扒或者面,再一起配一个沙律。


从这盘杂果沙律里面吃到了杨桃,难得啊。


沙律


在试过了猪牛羊扒之后,不知道选什么好了就只有选杂扒,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杂扒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这次坐定之后服务生拿来餐牌,我想恐怕还是要杂扒吧,且慢,还是拿过来再看看。不过,表面上说要试新的东西,表面上有一整本的各式菜肴,表面上翻来覆去认真浏览了两遍,磨蹭了大半天,最后还是要了杂扒。有的时候你看起来有很多选择,也许都试过之后,也丰盛不过一份杂扒:猪排,牛排,火腿,香肠,鸡翼,熏肉,蛋。

杂扒


鸡翼


2007-01-26

外海柬埔寨


外海是江门市的一个镇,临西江岸边聚有几家海鲜鱼坊,原来都是些渔船简单改建而成,固死在江里,食客登船吃饭的同时也能观赏江景,别具风味,人称"柬埔寨"。不过这次去,河堤新修了绿化带,整治得干净漂亮,渔船酒家都搬迁上岸建成了豪华酒楼,没有了原来破破烂烂的风光。


记忆中,以前来一般去的渔船都是"五邑",而这次选在"新桥"。印象中以前"五邑"是人气最旺的一家,其他都是门可罗雀的感觉,不过没有比较过别家也不知道那里好在何处。也许其中有地理优势的因素,因为以前"五邑"靠路口近,搬迁后变成"新桥"离路口近。


新桥


以前河鲜都是直接圈养在江里,点菜的时候都是要下到渔船来选取,也算是一特色。上岸后,也就只都养在了水族馆里,和一般的海鲜酒家无异。


水族馆海鲜档
小鱼虾


海鲜河鲜来说能吃到的地方很多,做法也大同小异。所以这里的菜也没什么尤其特别的地方。不过印象中也是有几味记忆深刻的:外海面,河虾和红烧魽鱼。可惜这次只吃到了外海面。河虾其实个头很小没什么肉,但是鲜甜过人,比起那些死肉一般的基围虾绝对是好吃得多。这次有红烧海鲈(下图左下角那道菜),味道和红烧魽鱼相似,虽然海鲈比魽鱼贵出许多,但是我还是更怀念以前用沙煲焖烧出来的风味。不过记忆中的东西总是更美好一点,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一桌


下面是些"大同小异"的菜的照片:


扇贝


扇贝


花螺


花螺


濑尿虾


濑尿虾


两只濑尿虾


介绍完了,这次没什么问题,不过感兴趣的可以猜一猜下面这张照片里面绑了红绳的鱼是什么鱼?


鱼们


2007-01-25

山泉水浸鸡


今天下午家里停水又停电,什么都干不了,熬到饭点外出觅食。说是去一个叫山泉水的地方吃鸡,经过上次周庄水乡的经历,我明白这样一个名字有可能是没有任何信息含量的,只有去到了才可以知道是什么样的地方。


果然,车开着开着就进了山路,在窄小的土路上颠簸了一阵来到了山窝之中。跟着招牌走,开进一个大院,说是到了。原来所谓山泉水只是简称,全名是山泉水浸鸡,这样就可以理解这样一个只见有山不见有水的地方叫这个名字,不是形容它的地理环境,而是说明它的招牌菜做法。不过,单从外表看,如果没有那些招牌是很难判断这是一个吃饭的地方--空旷的大院和用红白蓝围了起来的大棚架,虽然停了些车,但仍显得有些清冷。院子里一边是架高起来的小棚屋,看着还以为是厕所,谁知竟然是包间,还真是原始。


包间


走进大棚里面别有洞天,都是水泥砌成的桌灶椅墩,看着倒像是烧烤的地方。地方很大,有好几十围不止,我们的枱号已经是61,不过来得早早里面还没什么人。



每个水泥桌都有一到两个炭炉,说明来到这里没得选点菜,只可以吃这里的"山泉水浸鸡",或者严格来说应该是煮鸡。



炉灶也是用炭烧,过道边摆了一溜烧着的炭,用簸箕装着,随时待命。


炭火


这里的鸡都是二斤左右的幼鸡,直接养在后院的。有两种,衡阳鸡,三黄鸡。要了三黄鸡,所谓三黄,爪、喙、毛皆黄也。


鸡窝


除了鸡,还有鲩鱼,用黑豆焖,也是一大招牌菜。鱼也是养在店内的池子里,水库鱼都很大,我去挑了一条最小的,称出来也有10斤8两。


鲩鱼


除了鲩鱼和鸡之外,还有肉丸,然后就没有别的东西了。青菜,油盐饭,凉茶都是免费的,本来还有免费豆浆的,由于停电没有磨,想不到到了郊外还停电。


菜上得很快,是因为鸡只要杀完切好就可以上碟了。而所谓山泉水就是两锅清水,加一点锅底汤料,端上来就一直烧着。把鸡肉放下去一直煮着,水开了就能吃了。幼鸡,走地,生滚,这些都是让鸡肉鲜嫩紧致的原因,三条同时具备可见这里的鸡肉该有多嫩,至于山泉水的功效则没怎么吃出来,因为和汤底混煮成了一锅。由于汤底放了五爪毛桃,所以吃起来有一股椰子的清香。吃了一锅鸡的功夫,鲩鱼也做好端了上来,10斤啊,满满的一锅,堆成了小山。鱼肉的鲜甜自不必说,狠吃了好久还是留有好多。后来汤烧得干了又把旁边的鸡汤加进来,鱼汤加鸡汤,理论上会更好些,好喝是好喝,不过实话说味道混在一起煮了那么久我是没有感觉出什么特别来。


黑豆焖鲩鱼


鸡锅


另外,说说免费的东西。油盐饭据说不错,但是小试了一下,米是不错,但是有夹生饭就不是太爽了,估计是批量生产没有控制好质量。凉茶应该是夏枯草的,大众化口味。青菜是送了不少,但是后来实在吃不下了。


总的来说……有点撑。


介绍完,最后问大家一个小问题:请问下图红圈中的小瓷片是用来干什么的?


瓷片



公布答案:点这里


2007-01-24

养猪


两天来,每天的睡眠时间我想都超过了12个小时,基本上都是12点半起来直接吃午饭。今天早上醒来大概是十点左右,躺在床上的我开始思考人生,想起昨天有朋友告诫我说,睡觉太多对身体不好,好不好这个问题另说,主要是回想起在学校每天睡得很少很亢奋的状态有些惭愧,虽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大起大落的,挺刺激,但终归显得意志品质不够坚定。所以我决定从今天改变一下,于是又倒头睡到下午一点半。


起床之后吃排骨面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一天里剩下的一半不到的清醒时间里,又有不少时间是在吃着各种东西中度过的。


我想幸好我还有看书,不然就真是和养猪无异了。


2007-01-23

驴肉锅及最初的梦想


昨天晚上出去吃驴肉锅,那个风格粗犷搭着茅草竹棚的郊外大排档一般的地方居然唤做"周庄水乡",对比十分的强烈。抛开这一点无关紧要的名不符实,其实里面的驴肉锅还是相当地道的。炉是用木炭烧的,锅底的驴肉之前已经熬得熟烂入味稍微加热就可以吃,口感像羊肉,但没有羊肉的膻味,又要了驴肉,驴皮,驴血,淮山,粉葛,腐竹各一碟,和杂菜一份,用锅烧了吃很有鲜味,而且量多实惠五个人没吃完,最后结帐也不过120元。


驴肉锅


算起来这是回家后第二次出外fb,第一次是去吃湛江鸡也很有风味,但是没有拍下来,考虑到没图没真相,说得再天花乱坠不如一张照片有说服力,遂做罢。其实那天也不是没有带相机,只不过和外人一起吃饭,这样拿出来拍来拍去,感觉不是很得体,心里斗争了一番后忍住了。其实昨天的情形也差不多,只不过挣扎一番后结果是欲望战胜了理智而已。远没有以前自如和放肆,这样难免要思考思考所谓的意义。


回想起最初是因为刚刚买了相机到处乱拍而觉得好玩,后来觉得作为一种记录是挺有意义的,将来翻看起来能有一长串的篇目积累也算是有成就感吧。开始的时候还不大觉得是一件多么惹人发指的事情,但是慢慢发现大家对频繁见到一些"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的场景着实是一种刺激,所以作为一种感官刺激也是挺有意思的,想象他们深夜孤身一人旁边连一包聊以自慰的薯片都没有的时候打开这样的网页那种冲击力,我简直能听到那嘴角哈喇子落地时的嘀答声,以及胃部咕噜蠕动着的饥饿感所伴随着的低低咒骂声。作为如此一件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很难不成为习惯。所谓有得必有失,自此引来的声讨渐多,也常常深夜孤身一人的时候收到遥远的夜宵消息的刺激,也常常在fb的时候由于专注于拍照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食欲。这样想来,对于别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虽然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厘清了这一点点的小动机,我觉得这个习惯还是值得坚持的。


通常习惯形成之后,人按照惯性行事,久而久之就很可能不知所以了。所谓困扰就是这么形成的。我想起微机原理老师leigh说的,无论你做什么,关键是要保有最初的梦想。是最初的梦想,让我们确定了目标和方向,是最初的梦想,使得我们觉得这个方向是值得坚持的而走了下来。用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的话说,做人没有理想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当发现自己变成了咸鱼的时候,就应该要想想最初的梦想。


正在我回味最初的梦想,重拾斗志之际,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我们开始煮咖啡了很香"--看看,身边许多人受我影响已深,即便是为了他们,我也有必要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2007-01-22

现在病毒木马的伪装


一般见到电脑中毒的同学,我们的习惯是语重心长地教育说,看看,又上黄色网站了吧,叫你平时检点一点,你不听,看看现在出事了吧……如此这般,发表一通长篇大论后再动手帮着解决,如此变本加历地蹂躏中毒者本来已经郁闷沉重的心情,一直是我们热衷的娱乐活动。但是用得多了成了习惯,打击效果就没有原来那么明显,被打击对象也不再辩解,以致于后来甚至成为了电脑中毒的代名词。其实在学校能引起我们中毒的最大来源就是那些打印店,去得多了对哪一家有什么病毒都很熟悉,有的时候用别人的U盘可以根据卡巴报的警判断出那个人去哪里打印了东西。


装了杀毒软件防火墙之后浏览网页中毒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只要不随便下载东西执行也不会出问题。如何绕开防火墙来植入木马,大概是黄色网站们共同面对的一项难题,与其在技术上下功夫,不如利用人们的心理来得简单些。比如说,改一个诱人的文件名之类的:



转载自水木virus版


2007-01-21

飞了回来


机翼


今天一路顺风,飞机没有晚点。


机窗外起飞


一路上阳光灿烂开不得窗。快飞到广州的时候,从上面往下看,天空是绵绵的软糖,飞到里面发现是雨云,正下着小雨。


云海降落


从空旷的新机场出来,高速公路在堵车。回家又用了三个小时,和坐飞机的时间一样。


堵车后镜


2007-01-20

如果我还活着


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回家了。这次我买的是飞机票,以前都是坐火车。二折的机票如果不算机场建设费之类的费用,和硬卧火车票差不多。而火车要一整天,飞机只要三个小时。这就是诱惑我买飞机票的最大原因,半个多月前就早早在南航网上下了订。


以前坐火车的时候最多也就是家人嘱咐一下路上小心之类的话,这次坐飞机家里没有说什么,倒是有不少人发来问候,让我大受感动。先是有人在问我知不知道去哪里搭机场巴士后,忧心忡忡地表示"我最担心别人坐飞机了",我说,如果我还活着,会尽量记得报个平安的。然后昨天老师在布置了学习任务后,也关切地问我道:"买了保险没?",我说,大概我的运气不会那么好吧。最后有人在担心我下飞机后可能会迷路后,问"你自己一个人坐飞机怕死吗",我说,不是一个人啊,我没钱包机。至此,我开始觉得这一趟飞机多少还是有点凶险的,似乎能一路平安到达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再过几个小时我就要上路了,此情此景,想到这些温暖的充满人情味的问候自然而然地大受感动。其实飞机作为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是最不容易发生事故,因此难得出一次事故那都是要作为世界新闻全球报道的。不过人们依然怕飞机怕得要死,我想除了恐高认为在天上飞始终不够在地上脚踏实地有保障之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死亡率高,想想从那么高掉下来基本上必死的了,二是自己控制不了,人本能地对自己不可控的东西充满了恐惧,而飞机偏偏又是最脆弱的,一只小麻雀足以摧毁一架大飞机。其实这两个原因综合起来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生死是充满了恐惧的,所以更愿意选择别的交通工具,火车出轨了如果护住头部也不过摔个骨折,渡轮翻船了如果会游泳也淹不死,汽车就更不用说了那是自己抓方向盘控制的。加拿大钢琴家格林·古尔德(Glenn Gould)由于害怕坐飞机去欧洲巡演了一次就再也没去过,但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却是喜欢自己飙车,其实一点不矛盾,一个怕死的人也可以有很强的控制欲。


那么,我是否怕死呢?当然怕死了,遥想18岁那年我参透生死,就开始贪生怕死,奉"好死不如赖活"为人生格言,直到今天。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怕死怕得要死,不过我不还不至于认为坐飞机前探讨一下空难会导致空难发生而已。同时我想我的控制欲可能也比较强,所以我了解了一下我将要乘坐的飞机和航空公司的资料:


空中客车A300是世界上第一架双引擎宽体客机,经典机型,最早生产于1972年。根据ASN(Aviation Safety Network)的数据显示,A300一共发生过49起事故,共死亡1449人。对上一次事故的发生是2004年3月1日在沙特阿拉伯,是起飞时轮胎着火造成的,并无人员伤亡。


南航一共发生过5次事故,除去其中两次是被挟持外,另外三次事故死亡222人。对上一次事故的发生是1997年5月8日在深圳机场,是坏天气下着陆过猛引发事故,机身断裂为三截,74名乘客和机务人员中有35人死亡。不过这些发生事故的飞机都不是A300。


以广州白云机场为目的地的航班共发生过9起事故,其中七次是被劫持,另外两次事故死亡185人。对上一次事故发生在1997年6月2日,由北京飞往广州途中被劫持,被要求飞去台湾,一天内就解决了,无人员伤亡。而广州的新机场似乎还没发生过飞机事故。


由此看来坐南航的A300从北京飞到广州新机场还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而且发生事故的概率看起来相当的低。


还记得《雨人》(Rain Man)里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患有自闭症的哥哥,由于害怕空难坚决不坐飞机,虽然后来汤·克鲁斯几近抓狂后他还是妥协了,但是仍坚持只坐澳航(Qantas)的飞机,理由是澳航没有发生空难的记录(查了一下[link],发现历史上Qantas虽然发生过三次事故,还真是从未造成人员伤亡)。电影里面达斯汀·霍夫曼天赋异禀,对各种数据过目不忘,因此能很清楚的记得各个航空公司的空难记录。可惜如果学过一点概率论就知道,如果把空难的发生看成一个随机事件,并假设每次航班是否发生空难是互相独立的,对于某一航空公司无论其发生空难的概率a再小,那么连续n次航班没有发生空难的概率为(1-a)^n,随着n变大,这个概率是趋向于0的,换一个角度理解就是如果这家航空公司很久没出事了,那么它下一次还不出事的概率是会越变越小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要去找一家刚刚发生过事故的航空公司,以为短时间连着发生两件事故的概率是很小的,其实如果再知道一点概率论的知识,就可以知道每一次航班作为独立的随机事件对于坐飞机的人是否发生空难的概率都是一样的。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简单起见不妨只考察两次航班的情况,设事件A="某次航班发生空难",事件B="某次之后的一次的航班发生空难",A和B独立,已知发生空难的概率P(A)=P(B)=a,虽然这两次都发生空难的概率是P(AB)=P(A)P(B)=a^2,a很小所以a^2这样的概率将会更小,但是在已知A成立情况下,求B是否发生的概率应该用条件概率,P(B|A)=P(AB)/P(B)=P(A)P(B)/P(B)=P(A)=a,也就是说在知道了上次发生过事故的情况下,这次是否发生事故的条件概率是不变的,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在你知道了上次事件的结果的信息后,随机事件就已经变成了确定事件,概率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这样看来如果你刻意避免知道上次发生了事故,把它保持在随机状态,会更有助于降低这次的事故概率,不过既然都不知道了,选哪家航空公司也没啥区别了。(这个例子也可以解释那个老笑话为什么好笑,说某人为了降低坐飞机遭遇炸弹袭击的风险,而坚持自带一个炸弹上飞机,以为一架飞机上同时出现两个炸弹的概率比只有一个要小得多,其实条件概率还是没变。)所以说统计数字是没多大意义的,其实算出来都差不多,多想只是给自己添乱而已。


如果没有意外,下午就能到家。如果那个时候我还活着,一定会上来更新的。勿念。


2007-01-15

最后一门考试


今天考完最后一门,学期结束,算是放假了。


这个学期我有三门课要考试,纵向来看比起以前是最少的一次,横向来看比起别的同学却是多的,大多数人只有一两门要考,以至于我今天才考完已经是全班最后一个。部分原因也是由于这门课选得人太少,只有十个左右,平时来上课的就更少了,三小节的课有时上到第三节走两个人,教室里就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其实这门课本来开的课容量是有一百多的,上课是在六教的阶梯教室,所以我是很佩服老师的敬业精神的。


到了大四,明显的"人心散了",老师也意识到"队伍不好带了",也就都很厚道地没有为难大家。这三门考试都是靠抱佛脚抱出来的,虽然以前的考试也都是要抱佛脚的,但是至少之前知道佛祖长啥样,但是这个学期就真的是除了大腿其它都不知道了。


如无意外,这应该也是本科阶段的最后一门考试了。想起下学期的课表,一片空白。


交卷


今天考试的人太少没好意思照相,前天的考试倒是在收卷的时候照了一张,考完后就腐败去了。可惜作为仅有的考试留念照,没聚好焦。


2007-01-12

原文转载:上海壹周【我是鸡汤】专栏 - 2007.01.10


连岳是专栏作家,他的blog是我最喜欢看的blog之一,一个月前他在blog上告假,说有事要处理,暂停更新一个月。当时看了没太在意,今天看到豆瓣上网友贴出的他的新一期专栏文章[via]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以前看他的文章很少写到自己的经历,这次破例写了,动了真感情,让人动容不已。Bless~连岳和他的爱人。


原文转载如下:



连岳:
  再次地震了。平日里碌碌的人们,也许突然因为一点点类似劫后余生的感觉,而突然醒悟究竟要的是什么,继而将这种自省延续上一阵子。那一年的9 月21日,我还在故乡,有挺强的震感,但无死伤,毕竟是隔了一个海峡。然而那阵仗,对于当时十五六岁的我来说,足够令我兴奋和后怕。房屋轰隆隆作响中,明明线路不通的电话忽然响起。正冷战的我和她,大难临头时,破涕而笑。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我怎么还记得那么清楚呢。我不完全相信记忆这回事,隐约觉得它在不知不觉中一定被我们一厢情愿地篡改着。
  中间是是非非,后来我一意孤行离开故里。连分手都没有说。来到异地,决心跟过去完全断开。交男朋友,不去想她。也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其他方面,为人处世也完全不同了,并非有意。我可以改变的只是和男人交往而非女人。浑浑噩噩过了这几年,越来越不认得自己。心里却越来越清晰地塑造了一个她,用回忆加上想象。渐渐地也不排斥和现实中的她联系,只是发发消息,不敢见面。言辞间也拉拉扯扯过几番。
  持续恶梦和不断的自杀念头,这些都阶段性地出现。在严重的时刻,我考虑过去找心理医生,不过都还暂时捱过去了。她说当年我什么也不说就消失以后,她给我写信打电话我都没有回音,她是走投无路去找过心理医生的。治疗时医生发现她无法被催眠,只好开药。但是她没有吃,挺过来了。所以后来我再联系她时,她始终有些畏惧,是呵,一朝被蛇咬。我自己的手腕上,也有痕迹。或者可以说,这种感情,从一开始,就带给我们绝望。那时,不是指望别人理解,是连自己都不能认同。我们也都以为,就这么远远望着,在心里的一角幻想着明知不可能的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就够了。不过我和她不同。比较早的时候,我确定我是双性恋。她始终不认为自己和同性恋双性恋有何关联。只是,无论和男人女人在一起,我都会想她。但我也只能无奈地想,过去的,在心里就好。
  然而前几天我被一个梦,吓醒我了。梦中和我缠绵的女人,没有脑袋。我猛然觉得,这么多年分开,我一直想的爱的那个人,只怕已经不是她了,是我在脑子里生生造出来的一个形象了。所以梦里,"她"砍了用来装饰的头颅,我的潜意识在嘲笑我。意识到自己爱的是一个虚无的人是一件令人难以忍受的事。忽然间我找不到原先赖以活下去的理由:看着爱的人在远处生活,两处沉吟。如果我爱的人,是已经不存在的,是和现实个体分离了的,那这个理由,如何成立。
  我愚钝,不能了生死之意义,走这世上一遭,若不是为了所爱的人,若是为了社会游戏中的名利骰子,我恐怕无法接受这样的理由。需要问一个意义,才能活下去,我算是一个虚弱的人呐。
  
  祝一切好!
  
  沉默是美德
  
  ----------------------------------------------------------------------------------
  
  沉默是美德:
  我很少在专栏中说自己的事情,一则是因为害羞;再来我认为我只是一个观点提供者,自己个人的资讯出现在文章当中,相当不专业。今天,在经历了新年前后从地狱到天堂的心境旅程后,请允许我破个例,说一件我自己的故事。
  你说到的那次地震发生之时,我和我老婆正在一购物中心吃饭,第一次震感我感觉到了,她没有感觉,我没说出来;第二次餐厅的吊灯开始摇晃,所有人都感觉到了,邻桌的两位姑娘有这样一段对话:"可能地震了!""不要太害怕,说不定只是因为有人乱跺脚,楼才动的!"我们照例悄悄窃笑一通。可是我的心情相当灰暗。
  她由于持续低烧住院,各项检测的结果逐渐出来,都不太乐观。而医生最终的"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的诊断,她比我更早知道。我到医院,刚进她病房时,还见她神情自若地在病床上开着笔记本改文件。一看到我,瞬間就情绪崩溃,哭到不行,一边含糊不清地说:"你以后一个人怎么办?"
  在联系了异地最好的医院和专家之后,在出发之前,她想回我们鼓浪屿上面的家里住一晚。经过菜市场时,她问我:"家里的煤气还有吗?"我说: "有,我昨天还用过。"于是买了一些菜。她像往常一样将菜洗净切段,打火后,煤气只烧了一两分钟就没了,而时间又过了晚上7点,岛上不再送煤气罐了。
  只好用微波炉蒸了饭,从冰箱里搜刮一些干菜将就着。我们觉得白饭也挺美的,一边吃一边聊天,她先吃完后起身去收拾出行的衣物,她刚走了几步,我坐着体验到了所谓的悲伤。这个我从15岁就开始爱的女人,宽容我的鲁莽与冲动,接受我的一切缺陷,支持我两次三番赌博式的决定,她离开我,可能痛苦不仅仅等同于抽离一根肋骨,它是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完全没了依托。而我们吃的可能是最后一顿饭,却没有煤气……
  于是莫名其妙就逬出了眼泪,喉咙里发出了一些奇怪的声音--这岛屿在晚上过分安静了,而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辈子也不会掉一滴泪的坚硬之人。
  我现在在病房里继续写这个专栏,说明情况已经好转了,只是需要精心治疗的病,原是一次可怕的误诊。我原来产生的厌恶态度已经消失了--既然自己的所有能量,都不能给爱的人多一分钟,那么世界变得如何,爱情会如何演变,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愿说自己的事情不让你烦,我已尽量克制。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就算和一个人相爱了二十多年,这也不会让人觉得足够,与相爱一个小时的长度相若 --当然这只有在你觉得要真正离开的时候才感觉得到。也许活到一百岁,真正要离开时,还是会像这样觉得孤单。我现在很庆幸在二十来年当中,我强横、霸道地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只过着我们想过的生活,爱一个人就是为她而活,背叛世界也无所谓的,因为到了今天,我才知道,就算这样也会觉得时间不够,死别的日子就在前头。
  祝开心。
  
  连岳
  2007年1月10日



2007-01-11

冲动的限度



一直以来我不知道阳台门上的玻璃是双层的,直到被人用拳碎了,才发现。也幸好还有一层,否则在这样的天气,一个洞足以让人冷死。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是用来劝人不要太冲动的,但是也说明大家很害怕冲动的人,因为魔鬼是可怕的。其实看着吓人的东西并不一定真正可怕,有的人只是想要发泄一下感情表达一下姿态,看着丧失了理智其实头脑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是清醒的。就像过日子的夫妻吵架,摔摔锅碗瓢盆可以,并不真会去砸烂电视机,贵。


碎了一层玻璃,还有一层,知道手痛了,就不会再去出第二拳。这样冲动起来也是有限度的。报修,过了一天,就换上了新玻璃。


2007-01-08

所谓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死神来了》(Final Destination)的死亡逻辑很有点宿命论因果报应的意味,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那种报应来了,最终也在劫难逃,体现在死亡的方式上也如因果链般环环相扣,一步一步的由不起眼的小东西的小动作逐渐累积最后形成致命一击,偶然中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这种设计让我想起《X档案》"the X Files"中有一集讲的是一个运气奇好的人,好运气到被人用枪指着也射不中,买彩票一买就中,但是他确实个很淡定的人,并不滥用他的好运,反而有些避忌,过着隐居般的生活,他喜欢摆弄一些结构复杂设计精巧的机械装置,在一端触发通过复杂的齿轮传动和机械作用影响到另一端,他用这种机械玩意儿来形容这个世界,复杂而庞大,但是有因必有过,相应的行动总是会有相应的结果,维持着某种精妙的平衡。就像他的运气一样,不是平白无故来的,有人好运就要有人倒霉,子弹打不中他,反弹经过一条奇怪的轨迹把开枪者打死了,丢弃的中奖彩票被人捡去,刚走到马路上就被车撞了,这也是一种平衡。这和《死神来了》确有几分神似,有意思的是《死神来了》第一集和第三集的导演黄毅瑜(James Wong)也曾做过几集《X档案》的编剧或导演,虽然其中不包括这一集,但是从中受到了启发也未知。我搜了一下这一集叫做"The Goldberg Variation",来自第七季,哥德堡变奏曲是我最喜欢的钢琴变奏曲,Glenn Gould的1955年的录音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但在这里显然意有他指--那些复杂精巧的机械装置通常被称为Rube Goldberg machines。









Rube Goldber 是全美漫画家协会的创立者。他画的政治漫画为他赢得了1949年的普利策奖。

这个词源自美国卡通画家Reuben Lucius Goldberg(1883-1970),Rube本来是一个工程师,后来转为卡通画家,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就是画一些稀奇古怪的机械发明,这些发明的共同特点就是用一种极为复杂和不直接的方式来完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任务(accomplishing by extremely complex roundabout means what actually or seemingly could be done simply),用中国话说就是小题大做,牛刀杀鸡。但是这个词用来形容事物的时候并不一定都是带贬义,而多是强调那种复杂到了有点无法解释的地步,比如说美国传统词典上举出的例子,1978年11月9日的Nature杂志上有这样一段话"Orchids are Rube Goldberg machines; a perfect engineer would certainly have come up with something better",语言学家想用来说明一个专有名词如何转化成普通名词,但是实际上这句名言被反达尔文论者广泛引用来支持所谓智能设计说(Intelligent design),这就是所谓的荒诞玄学(pataphysics)的特点:用pataphysical device来证实pataphysical theory,空对空。不过现实中人为设计的Rube Goldberg machines通常都是指些新鲜有趣,充满创造力的东西,美国大学之间每年都要举办Rube Goldberg Machine竞赛,评判标准就是谁的机器复杂用的步骤多。在卡通动画,电影电视,游戏玩具中各处都能找到Rube Goldberg的影子,在wiki百科上关于Rube Goldberg的条目就列举了一长串不同国家的"Rube Goldberg",这也说明了在这一方面世界人民的兴趣爱好是颇为一致的。












Rube Goldberg 的削铅笔机


Rube Goldberg机器的设计的初衷,常常是为了嘲讽工业时代的复杂笨重的机器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不是更加便利,而是更加复杂。这在电影中是很常见的搞笑桥段,比如说卓别林在《摩登时代》(Modern Times)中的流水线,比如说《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第三集中博士的在西部时代发明的大得夸张的造冰机,比如说《超级掌门狗》(Wallace & Gromit)中主人Wallace的各种发明,都是靠机器的夸张与笨拙造成幽默效果。现在人们仍乐得用这样的笑话来讽刺那些所谓高科技的产品,比如说在微软的下一代操作系统Vista要几个步骤才能删除一个快捷方式呢?答案是,七步:



• 第一步 - 按下 Delete
• 第二步 - 「删除快捷方式并不会移除程序,您确定要将快捷方式移到资源回收筒吗?」:是。
• 第三步 - 「快捷方式无法被移除到资源回收筒,您要将其永久删除吗?」:是。
• 第四步 - 「您没有删除这个档案的权限。请按『继续』完成操作。」:啥?快捷方式的权限在系统?
• 第五步 - 「Windows 须要您的许可进行文件操作。」:允许。
• 第六步 - 快捷方式跑到了资源回收筒中。由于某些不明的原因,Windows 改变了在第三步做的决定…
• 第七步 - 「您确定要永久删除连结档吗?」:是是是…!从步骤的复杂程度看,有几分Rube Goldberg机器的神髓。




其实Rube Goldberg机器的有趣之处并不一定是要揶揄复杂技术的笨拙,其实看着机器的运转,一环接着一环知道最终输出一个完全意象不到的结果,欣赏这种充满奇思妙想的过程,本身也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比如著名的本田雅阁的广告(Honda New Accord Cog Ad.),没有使用任何电脑特技,这要用多大的耐心和毅力才拍摄得出来。


在赞叹导演的创意和坚持之余,也能感觉出这种固执的坚持近乎偏执,排斥使用任何特技效果,所有都是手工排布,连汽车零件也是拆自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六辆手工Accord中的一辆。这种情结可以看成是一种原始的机械式机器的崇拜,对那种齿轮咬合,链条传动,轴承连接的工业时代机器的一种崇拜。这种情结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大发展,蒸汽机器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带来巨大变革和推动,人们惊叹于机械机器的神奇,从而产生了敬畏和崇敬的感情。在当时大概很多人眼中机械是万能的,只要相应的增加机械的复杂程度的任何复杂的任务都可以由机械完成。囿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想象力的极限难以超越时代,比如说威尔斯(H. G. Wells, 1866-1946)的科幻作品《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中时间机器就是一架不折不扣的机械装置,操作都是靠拉杆来完成的,这要是由今人来重写,肯定会花哨得多,至少有个屏幕和键盘之类的来控制,而《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中的外星入侵者驾驶的也是一种蜘蛛式的笨重的机器人。这种质朴的机械风格的科幻想象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颇有些老土,但是这种身形庞大的冷冰金属机械也有其独特魅力,有一支科幻文学的风格叫作蒸汽朋克(Steampunk),就是幻想科技发展如果跳过电器时代,直接从蒸汽时代上发生信息革命,衍生出蒸汽机的现代化科技时代,将会是怎样一种光景?比如说电影《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中描绘的奇异景象,30年代的人物装扮加上巨型机器人和飞行堡垒,即复古又新鲜。类似的作品还有迪士尼的星银岛(Treasure Planet),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Steamboy)等等,都是奇幻风格大于科幻成分的作品。



虽然《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
不幸被拍成了一部烂片,
但其中
Angelina Jolie 的一句,
"Alert the amphibian squadrons!"
却是当年最为流行的电影台词



在艺术、娱乐作品中Rube Goldberg的发明要么笨拙得有趣,要么复杂得让人惊叹,但现实中要真有人照此行事那就真的是笨拙得生厌了--没有人会喜欢繁琐的手续,和低下的效率。但世界上总是有不怕麻烦的人。与所有的时代的守旧者一样,工业革命时的手工业者坚持手工生产而拒绝大机器生产,现在同样有人坚持用传统的老式机器而拒绝采用新技术,这都有点对传统的坚持和迷信的意味。他们固执的认为,这种原始的工艺中自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传统自有胜过新鲜事物的优势,那种化简为繁的过程在他们眼中更像是一种仪式,似乎人的虔诚可以通过繁复的步骤重现历史的渊源与积淀的价值。没错,历史在价值这一刻重现,但也构成其价值的全部,现实中仍然是新的技术取代旧的技术。


2007-01-07

十一局肴核即尽


昨晚三人,我,小明,天天,在桃李三楼吃火锅,忘了带相机。后来没吃不完,打包了一饭盒羊肉回来,今天想起来这个也算是肴核之余,所以补拍一张。


DSCN2224


本来"吃不了兜着走"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特别是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打个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点菜打包见得多,吃火锅还打包恐怕就有些少见了。火锅是即涮即吃的,从来只有不够吃加菜的,哪里有吃不了还要打包的道理,更何况对象是三个正处于如狼似虎饥饿状态的男学生呢,说出来还真有点丢脸。其实,我们也是万般无奈之下实在不想浪费,才忍辱作出了打包的决定的。套用《南征北战》里参谋长的话说,"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他们给的分量太大了。我知道在现在这个国有经济改革深化发展的今天,听到这样一句形容高校食堂承包餐厅的话是多么的荒诞不羁,简直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黑色意味,但是,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啊。


我们三个人并不是像想把自己撑死的猪头一样,一进去就对服务员伸开十只手指,划拉着菜单说,每样菜给我上这个数的,而是很谨慎的要了两碟羊肉两碟牛肉及其它杂菜若干,并商量说如果不够再添。菜上了桌,我们还不知深浅的说,嗯,真是实惠啊,给这么大一碟,放开胃口吃。谁知后来两碟肉还没吃完就已经吃不动了,看着另外剩下的两盘发愁,叫来服务员问,你们这里一碟是多少分量?七两。不过我们大师傅挺实惠的切得片儿厚。是啊,怕是有一斤吧。


所以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静坐着养气,积攒战斗力,缓缓向前推进,其间,加了两次汤,降低了火力两级细火慢熬。后来还剩一碟半的时候,我们一致觉得,现在的局面已经是Mission Impossible了,还是想想怎么收场吧,讨论来讨论去,打了一个求救电话给宿舍,只有小爽在,说什么也不肯上来救场。那剩下的路,除了浪费,就只能打包了,小明直接把生肉给带回家,现在外面就是天然冷库,放着也不容易坏。然后我们又毅然决然的作了一个决定,把那半碟牛肉吃了。肉下锅后,天天说,再要一碗麻酱。看看,这可是多大的决心啊。


叫来服务员说我们要打包,她说,不就只剩一碟肉了吗,你们三个人涮涮吃了,还打什么包呀,我说,你以为我们不想啊,你看这锅里还煮着一锅呢,实在吃不下去了。。。服务员笑笑没说什么,回去拿饭盒了。我想,所以说还是学校的服务员素质高,要是摆在外面的小火锅店,还不直接冷笑两声把我们鄙视至死:"三个大老爷们一碟子肉都搞不定"。


结账下楼,外面风大,吹得人冷得不行。说是吃火锅暖身,看来如果吃的时候大半时间是坐着歇着也白搭。


在宿舍撑坐到凌晨,睡觉,早上起来还是饱的。


2007-01-06

我的《伤城》着眼点


我看电影的时候喜欢走神,走到一些零零碎碎的地方。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反而会更注意一些。


看《伤城》,走了走神,注意到了以下几处地方:


注意到里面演陈伟强的是黎耀祥。他参加电视剧演出比较多,像TVB的《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在电影里则多是做做配角,定位也多是一些搞怪搞笑的人物,早期的像《爱你爱到杀死你》里的变态歌迷。留意到他,是因为《伤城》里面的这个配角实在是太配角了,除了没有对白,出现也多是在案件重演的镜头里或是案件档案上的大头照上,完全磨去了个人风格,莫非是在尝试转型?也想起去年他在郑保瑞的《狗咬狗》里正正经经的演了一名警察。不过这两部电影都是寰亚(Media Asia)出品的,大概他跟寰亚关系比较好吧。还有就是演文叔的尹扬明,也是小配角,对他上一个印象就是在彭浩翔的《伊莎贝拉》里演伊莎贝拉的真正生父,那个同样也是寰亚出品的。不过尹扬明是有黑社会背景的,出来客串可能只是玩一下吧。


注意到徐静蕾在里面用的笔记本是SONY,给了个颇为明显的镜头,以为是赞助商广告,在片尾的字幕里面居然没有找到,不应该呀,同样是电子产品舒琪在图书馆玩任天堂的时候就没给任天堂的商标一个镜头。实际上片尾字幕根本就没有鸣谢赞助商的内容,这样的字幕现在实在少见,难道没有赞助商?即使都是友情帮忙的,那也要谢谢一下吧。看来是保利博纳作内地发行出的版本字幕不全。所以这样就少了电影里找广告的乐趣了。有些电影广告比较明显不用找,比如说冯小刚的《手机》一看就是MOTO赞助的,甄子丹的《龙虎门》一看就是Nokia赞助的,有些就比较隐晦则需要从字幕里得到印证才有乐趣,比如说刘镇伟的《情癫大圣》里面蔡卓妍在妖精村给谢霆锋擦药油,我当时就想,这个不是那个某某牌子的跌打油吗,后来坚持看完片尾字幕果然在赞助商里面发现了那个牌子。再比如周星驰的《破坏之王》周星驰送给师傅吴孟达一只旧手表,吴孟达看不起,周星驰补充说,这个是Swatch喔,当时看的时候没有反应过来,后来在字幕里面看到赞助商有Swatch才明白那句是广告词。所以字幕做全面详细一点,和电影内容对应起来,这样才能相映成趣。


注意到金城武和舒琪在澳门查资料的地方和《无间道II》里面倪氏家族的聚会场所很像,大概是同一个地方。每一个导演在自己的城市拍电影肯定有自己喜欢的地方。比如说要问杜琪峰最喜欢的餐馆是哪里,毫无疑问是"有骨气",在他的好几部电影里面都出现过,《黑社会》里梁家辉一句"七点钟,有骨气餐厅!讲完了讲完了"完全就是广告词,在杜做监制的《天生一对》里面好不容易换了一个"德米"餐厅,一查,发现还是"有骨气"旗下的食店。


从这些我注意的无关痛痒的细节来看,我看电影似乎是有点本末倒置了,用毛泽东的话来批评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不然,我还是有从整体入手把握《伤城》的,所以下面我重点说说森林。


我觉得整部电影来说是一个酒广告。我是不喝酒的人,连我也感受到了这一点,我相信对于喝酒的人来其中的诱惑应该很难抗拒吧。特别是喜欢威士忌的人,看完之后肯定忍不住要来一杯威士忌加冰。不过我不懂门道,所以看不出他们喝的酒是什么酒,以及有什么讲究,只是觉得剧情是贴着酒精发展下来的。一开始已经从威士忌的历史来源开始介绍了,然后又借此抒发人生道理。像"酒的好喝是因为它难喝"这样的台词是出现两次前后呼应,梁朝伟和徐静蕾说的时候脸上也是一副"注意!我下面这句话是经典对白"的严肃认真,如此来推动剧情进展深化人物性格转变。当然,除了威士忌,还有啤酒,红酒和香槟,凭记忆数下来有,金城武和线人喝啤酒,金城武和徐静蕾喝红酒,金城武和舒琪喝香槟等等等等。结尾也是从金城武再度醉酒回到医院而展开的,说明喝酒是一条贯穿全片的线索。


演员们喝酒的姿态直接反映了他们在影片中的表现,梁朝伟用威士忌来打比方说人生道理,最早教金城武开始喝酒,显然是酒龄深厚品味较高是最会喝酒的人,但是片中却喝得最少,说明梁朝伟作为这里面最好戏的人实际上没怎么好好发挥,其实这种呆呆木木的演法找黎明来已经可以完全胜任了;金城武本来不怎么喝酒,后来受了刺激,开始酗酒,老是醉,说明金城武作为演技本来不怎么样的人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演得那样(不过他长得帅已经足够了);徐静蕾应该也是很会喝酒的,这个从她私藏红酒就知道了,不过她去找金城武喝威士忌的时候则属于硬喝了,虽然喝得豪爽,但是姿势勉强,而且皱起来的表情也不好看,显然她不会喝威士忌,说明徐静蕾不适合演这类角色发挥不好甚至做花瓶也失败了;舒琪是可爱的啤酒女郎,根本就是卖酒的,她说"人生有个真正朋友"这句经典广告词的时候,指的是生力啤,不是金城武,所以说舒琪其实是电影里面表现得最恰如其分发挥得最自然最好的,很难想象如果《伤城》如果没了舒琪将会是怎样死气沉沉的一座城。我知道还有杜汶泽没说,他在片中有喝酒吗?我倒是不觉得,倒是有误喝了下药的汤而晕倒,在酒吧里醒来梁朝伟和金城武骗他说刚才喝醉了,这如果能说明什么问题的话,那大概就是想告诉杜汶泽不要以为傻头傻脑和有了啤酒肚的就能演好傻头傻脑的中年警长,看起来一样的东西实际感觉是不一样的。


说了上面这些可能会有人认为我不喜欢《伤城》,其实是误解啊(何况舒琪演得那么好,怎么讨厌得起来),我只觉得评说《伤城》的东西已经那么多了,再多说也没什么新意了。我不是说要各自诠释,只是觉得大家着眼点可以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伤城》这个名字起的好,《伤城》之"伤",一字四韵,伤,殇,商,觞。有的人说要"带着自己的伤口"去看,有的人要讨论"某某某到底怎么横死的",有的人问"商城?是不是人大对面的当代啊",我想要知道赞助商有哪些酒厂,顺便抗议一下片尾字幕太简陋。大家各取所需,自得其乐,不也挺好吗。


至于那个又跟踪又放火的戴帽子歹徒是怎么回事,我觉得挺明显的,看的时候倒是没怎么注意,后来发现有不少人在讨论。不过如果这篇文章是说这个问题的,恐怕会招致某些痛恨剧透的人的痛恨。还不如这样灌灌水,无聊是无聊,但是无害。


2007-01-04

我也有今天


被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照顾到了。如图所示,谷歌(是Google.cn不是.com)搜索"foxbok "到第四页(目前是这样),就能看到了。至于是什么内容,我也想知道,其实。



感谢supernova同学的提醒。


2007-01-01

2007年新年祝福


2006年过去了,迎来了新的一年。


首先,就让我们忘掉过去那些不好的东西,转身让它们滚蛋(piss off)


pict0371


展望2007,虽然前路茫茫,人生难免彷徨


pict0386


但是依然坚定信念,向着目标努力往上攀爬


pict0388


即使四面受敌,却不低头,握紧双手,绝不放弃


pict0379


一步一步的成长,由猿变人,面向光明


pict0381e2


纵然难免孤身一人,


pict0394e2


仍能享受五彩丰富的人生。


collage


以上照片皆摄于2007年1月1日凌晨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