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2

页数才是推理小说最大的剧透

警告:剧透在最后一段

看了东野圭吾的《恶意》,其通过交错凶嫌与警察的手记和采访记录来叙述故事,使诡计被有意藏匿其中,这比单从全能旁观者或全智探案者的角度破案要有趣得多。不过与很多推理小说的通病一样,虽然视角变了人也不同,但文字风格一样是冷冰冰,都是些思维严密重视细节记忆力惊人到不近人情的家伙。

《恶意》开篇是野野口修记录的自己遇见凶案发生经历,手法很像阿婆的《罗杰惨案》,客观冷静的叙述背后实际就是伪装的凶手,这一点读者也很容易能猜到。然后转为加贺刑警的手记,他果然也对此产生怀疑。很快凶手就落网了,作案手法也明白了,这个时候书才刚过了1/3,而好戏才刚刚开始。

《恶意》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其作案手法和推理过程,而凶手的动机才是本书的最大悬疑,这也是本书的点题之意:为什么“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推理背后的人性纠结,才是东野圭吾作品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好心帮人,却反遭记恨,看似矛盾,却也合理。热情亲切,正直勇敢,才华洋溢的人,从来都容易招人嫉妒,因妒成恨也就不奇怪了。正面的品质引起负面的能量,而这股恶意竟会如此阴险,这就是《恶意》展现的恐怖。

像《恶意》这种剥茧抽丝逐渐揭露真相的推理小说都躲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情节再一波三折,再多重解答,真正的真相只会出现在最后一章,前面出现的结论无论说得多么信誓旦旦,不到最后都是可以推翻的。页数才是推理小说最大的剧透!从这一点来说,《恶意》在悬念的保密上做得是比较失败的。所以告白之章中的内容虽然震撼,但是全书这里只到一半,那种震撼的感觉也减半了。



最后,我想向所有还没来得及读《恶意》的人说的是:野野口修就是一大腹黑,他的动机就是“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欢迎各位“不惮用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我,hiahiahiahia~
如果目标正确,它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极其庄严自信地向人们预示今后可能进行的写作,而无须有任何愧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